曹操的军队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将领兵变都带不走士兵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魏将领兵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熟读三国的朋友想必对大魏、蜀汉、东吴这三个三个国家并不陌生,但是你们知道吗,三个国家中数魏国的军队数量最多,兵源最分复杂,有趣的是如此错乱庞杂的士兵中就数魏国的士兵叛变率最低,即使有将领发生叛变也无法将整支队伍一起带着投敌。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三国末期,夏侯霸投降蜀国在当时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大事件了,夏侯霸作为魏国重要将领,手握重兵,却没有带走一兵一卒,投降蜀国有点净身出户的感觉。叛变带不走士兵的还不止夏侯霸一个人,“淮南三叛”中的毋丘俭,在寿春发生叛变时,根本没有士兵跟他走,再有就是姜维忽悠钟会在蜀中自立,没想到消息泄露,还没有开始就被士兵绑起来宰了。

image.png

  而蜀汉和东吴对比其魏国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关羽死后,刘备迁怒与孟达,怪罪孟达没有援救关羽,于是蜀国大将孟达选择了投靠魏国,连人带城一起送上门,魏国可以直接接手经营。东吴的情况也差不多,蜀国被灭后,东吴大将步阐无法抵抗西晋给的诱惑选择了投降,当时整个西陵城以及数万军马全部归顺曹魏集团。如此看来似乎只有曹魏集团的兵马最为团结,忠诚度更高?这当然不可能,都是人,凭什么魏国士兵不跟将军走,那是有原因的,与曹魏集团的错役制有很大关系,就是曹操创立的错役制让魏国的士兵叛变时有所顾忌。

image.png

  这里所说的错役制其实说的就是将士兵与家属分开,相隔两地,以此来保证士兵的忠诚。而东汉末年各路诸侯都是沿用东汉王朝的部曲制,也就是说士兵的家在哪里,就会分配在哪里,通常都是在本地,如果有需要移民,家属也会紧紧跟随,后来的东吴和蜀国所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只有曹魏特立独行才用错役制。

image.png

  这个错役制也不是对针对所有人,曹操起家的兖州和豫州就相当于是自己的子民一样,曹操对他们很是关照,并不会但是他们会背叛自己,然而对于曹操袁绍后所得的冀州,曹操就没有那么放心了,毕竟冀州在袁绍的手里已经经营了很多年,难免会出现有忠于袁绍的人,倘若在关键时刻叛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曹操便将本地士兵调往别处,这样相互制衡之下,士兵如果想要叛变也就需要掂量掂量了。

image.png

  再有就是曹操非常重视农业发展,自黄巾起义后,各地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减少恢复生产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垦荒地,多种粮食,多生孩子,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生产力,因此很多人也被安排迁徙到一些蛮荒之地开垦荒地,既保证了足够的生产力,又可以震慑士兵,起到了良好的政权巩固效果。

  三国时期曹操的很多做法都是超前的,因此才能使得曹魏集团越发的强大,甚至还为后人铺好了路,一统天下是迟早的事,可惜后人不争气,被司马懿窃取了胜利果实,这才有了后来的西晋。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