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哪些纵横家?他本是商鞅接班人却策划合纵攻秦!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时期有哪些纵横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合纵连横”,简称为“纵横”,是指战国时期的一大学派——纵横家,其所宣扬并推行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政策。想必了解过战国历史的读者都不陌生吧?

  一提起战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大家都知道有哪些人呢?

  第一个想必就是张仪,随后就是苏秦,除了他们俩,大家还知道其他的纵横家吗?

image.png

  答案待会再告诉大家,我们先来谈谈张仪和苏秦。

  大家对张仪和苏秦这对师兄弟应该也不会陌生,我们通常认为在战国中后期,就是他们师兄弟搅动着战国风云。可是,近些年出土的文物资料还有一些史书典籍的记载中写到,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而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就二人的生卒年而言,他们相差了整整二十六年,也就是说,张仪叱咤风云的时候,还没有苏秦什么事,而苏秦叱咤风云的时候,张仪早就驾鹤西去了。还有一点,苏秦是燕国的间谍,他的目标是搞垮齐国,为燕国复仇,他与秦国对抗的时候并不多,与秦国自然也算不上对手。

  那么,张仪真真正正的对手又是谁呢?

  他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公孙衍。公孙衍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前期为秦国效力,一度成为了秦国的第二任大良造,这个时候的大良造“含金量”可要比后来的大良造含金量高多了,这点我们在下面会仔细说明。可就是这样的一位秦国高官,后半生却一直在为抗秦、灭秦而奔走!这又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公孙衍,魏国阴晋人士,早年出仕魏国,担任“犀首”一职,因而世人多以“犀首”称公孙衍。公元前333年,应邀入秦,被年轻的秦惠文王视为知己,不久将其拜为秦国的第二任大良造。很多人觉得,大良造后来也有很多人担任过,只是一个爵位,算不上什么大官。

  我们先不说这个时候的秦国官制,就说说在秦国的“二十等爵制”中,大良造处于什么位置吧。

  在秦国的“二十等爵制”中,哦,在那个时候应当称之为“十七级爵制”,“二十等爵制”是秦始皇在“十七级爵制”上的完善。在“十七级爵制”中,从高到低是这样排列的:十七级大良造,十六级少上造 ,十五级右更,十四级中更,十三级左更,十二级大庶长,十一正卿,十级客卿,九级五大夫,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袅,二级上造。

  由此可见,公孙衍入秦便被秦惠文王授予了最高等级的爵位。

image.png

  我们再来看看在当时的秦国官制之中,大良造权力有多大。

  在商鞅变法后到秦惠文王前期这段时间里,秦国并未效仿山东各国,设立开府丞相,那么,秦国的百官之首是哪个官职呢,总不可能是大良造吧?

  对,没错,就是大良造,在商鞅变法后到秦惠文王前期,大良造既是秦国的最高级爵位,又是秦国的百官之首,秦国的军政大权一手抓的那种。

  公孙衍也并没有辜负秦惠文王的信任,在公元前330年,秦魏最后一次河西之战中,公孙衍率领秦军全歼了魏国的河西守军,还擒杀了魏国上将军龙贾,使得魏惠文王不得不割地求和,公孙衍的家乡——阴晋,也被魏惠文王割让给了秦国,秦惠文王把这座城市改成了“宁秦”,以表公孙衍之功。

  在这一战之后,公孙衍之名扬名天下,但是,这场战役也是公孙衍离秦的导火索……

image.png

  在此战之后,魏惠文王遣使劝说公孙衍,希望他不要再让秦惠文王东出攻打魏国,而是转攻西北的义渠或是南方的楚国。有人说,公孙衍是因为在河西战场上斩杀了数万同胞,对母国心怀愧疚,也有人说,公孙衍是收受了魏惠文王的重金贿赂。

  总之,公孙衍在朝堂之上向秦惠文王提出了将进攻义渠作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秦惠文王出于对公孙衍的信任,本想答应。可就在此时,那位自称“势力之徒”的张仪入秦,向秦惠文王痛斥公孙衍误国,魏国本是战国霸主,虽在赵、齐、秦、楚等国的联手打击下走向衰败,但仍有强国之姿,一旦让魏国缓过劲来,恐怕这就是秦国的大麻烦了。秦惠文王听完了张仪的分析,如梦初醒,拜张仪为秦国客卿,以国宾之礼待之,继而慢慢疏远了公孙衍。

  公孙衍遭到了排斥,不久便离开了秦国,历任魏国、韩国相国,而秦惠文王改革秦国官职,设立开府丞相,张仪则是担任了秦国的首任相国。从此之后,两人水火不相容,走上了对抗的道路,张仪一生为强秦而奔走,而公孙衍则为亡秦而奔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