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锦衣卫人数有十万人之多 为何崇祯上吊时没有调动他们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明末锦衣卫在做什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建国自后,当年朱元璋为了更进一步的控制朝中大臣,同时为了掌握每个人的行踪,他设立了一个超级恐怖的部门:锦衣卫!

  我们都知道,锦衣卫是明朝独有的,身着飞鱼服,手拿绣春刀,好不威风。作为皇帝爪牙的他们,直接听命于帝王,任何威胁皇权的人或事,只要被皇帝忌惮,那么就会被锦衣卫处理掉。

  严格来说,当时的锦衣卫不属于国家机构,它至少皇帝私人的特务,专门对皇帝负责,可以追查任何人,而且可以先斩后奏,他们有权先把人先抓起来再说。

image.png

  到了朱棣时期,更是赋予了锦衣卫更大的权利,因为他的皇位就是造反得来的,所以他更加担心自己的皇位。锦衣卫不仅负责收集情报,还担负着保护皇帝的重任。因为是自己直接呼来唤去,所以皇帝对锦衣卫那是非常的放心。他们武艺高强,明朝末期的时候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众。这么一支强悍的亲卫,在明朝生死关头的时候,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调动锦衣卫呢?

  如此忠心的锦衣卫并没有能挽回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局面,反而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亲手建立锦衣卫,他绝不会想到,百年之后的锦衣卫会在明朝灭亡前叛变,间接葬送他们本该保卫的王朝。

image.png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带军兵临北京城,崇祯皇帝传召群臣商议对策,竟无一人前来,第二天晚上,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农民军涌进北京城,攻下北京。崇祯皇帝出宫登上煤山,叹息说苦了天下的老百姓了。最终,崇祯皇帝用衣襟写下遗诏,在煤山上上吊自杀,以身殉国。

  崇祯帝走投无路时,曾号召群臣募集军饷,骆养性一分不出,但是在大顺军进城之后,骆养性主动递上3万两银子,以示忠心,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曾对此嗤之以鼻。偌大锦衣卫,只有一个指挥同知李若琏死守崇文门,城陷,作绝命词云: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遂自缢殉国。也有一部分锦衣卫南下,投靠了南明小朝廷,如指挥使马吉翔等。

image.png

  只是在宫中的崇祯估计是特别的悲愤和无助吧,可是谁让他自己用人不善呢?无奈之下的崇祯只能上吊身亡,在衣襟上匆匆留下这样的遗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清朝入关后那些归顺李自成的锦衣卫有壮而投靠了清朝,明末锦衣卫的首领骆养性,在多尔衮入京后,亲自出门迎接并降清。满清入关后,对锦衣卫基本维持了明朝的制度,但仅仅过了一年时间,清朝就开始裁撤锦衣卫。

  而清廷为了笼络人心,虽然封了骆养性做大官,不过仅过了几个月,清廷便找借口对他进行降职,剥夺了他的实职跟权力。而其他的明末锦衣卫中的核心人员大多数都被清朝以各种理由杀害,家人也连带着遭殃,下场凄惨。

image.png

  首领尚且如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他的很多手下也是有样学样,高级将领中,有机会投降清朝的,都成为了清朝的人,比如堂上指挥使乔可用等人全部投靠清朝当了大官,不仅如此,整个锦衣卫在清朝入关后都成了清朝所有,只是在结构跟功能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锦衣卫更名为鉴仪卫,人数被大幅度削减,功能也从特务机构回到了最开始的皇帝仪仗队,而且仅过了一年,就被清朝皇帝废弃了,曾经权倾朝野、显赫风光的锦衣卫,就这样默默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image.png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根本抵抗不了清军的入侵。而锦衣卫也是军事编制,因此,明朝的朱由检自然是想到了把锦衣卫丢到战场上面去。原本在明朝无敌的锦衣卫在清军面前却失去了战斗力。在我看来,明朝的锦衣卫就是窝里横,仗着皇帝的撑腰可以在朝廷里面肆无忌惮。但是在面对清军的时候,锦衣卫就像是纸老虎,根本没有战斗力。锦衣卫打不过清军,为了活命,很多人都选择了投靠清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