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金圣叹是怪才?金圣叹的生平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金圣叹的生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士,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可能不少朋友听说金圣叹就是从他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中知晓的。从人物性格来看,金圣叹为人孤高,狂放不羁,当然批评家一般也都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做不了这样的事。而金圣叹在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地位几乎是最高的那一等,他点评的细致程度前所未有。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金圣叹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如何。

image.png

  一、天下怪才金圣叹的悲哀

  文学大家李国文先生写过一本《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道尽文人的各种“非正常死亡”,有内因也有外因,也道出文人的某些悲哀。

  然而古代文人之死,最悲惨的莫过被统治者认为触犯了大忌,定罪腰斩砍头,让你永远闭上嘴,让你永远不能著书论说,严重者还要连累亲属,遭到鞭笞,定罪流放,籍没家产。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为金人瑞,字圣叹,其意: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看来,这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真正有名气的文人,当他深知触犯了大清法律,被定罪杀头,妻儿也要被遣送发配到东北地区那个叫宁古塔的地方为奴时,这个倔强的金圣叹感慨地自问:“砍头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没是人世最悲惨的事,想想我金圣叹一生,这两件大事都让我摊上了,是不是有点太离奇了?”

  性格是人生,金圣叹可以说是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之人,个中道德他焉能不知道?他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权力的牺牲品,与其说他在感叹,他在哀惋自己的不幸遭遇与悲哀的命运,还不如说他是在控诉这个时代。

image.png

  二、开西城,西子来矣

  金圣叹生于明末,童年比较贫困,九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刻苦,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本,更没有资格“拼爹”,只能发奋读书。

  但金圣叹读着读着,“走火入魔”了,偏离了“正轨”,喜欢上《西厢记》、《水浒传》,当时这两本书归入“诲淫诲盗”不正经之类,而金圣叹非要看看不正经到什么地步,讲了什么歪理邪说,还加了点评。

  参与科举考试,他不走寻常路,比如岁试时,考题是《西子来矣》,其本意是以美人西施曲线救国之事来行文,而金圣叹写了一篇妙文:

  “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多么有趣的试卷,考官看了批复: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正因为金圣叹“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以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辄被黜,复更名入泮,如是者数矣”,而没能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却等来明王朝灭亡。

  到了清朝初朝,金圣叹已经江南一带负有盛名的才子,放荡不羁,他的才华与学识不是那些整日为应付八股文考试,借以中举走向仕途的“死学问”可比,而是真真切切地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或许也正是有真学问,真识见,令金圣叹笑傲不群,放诞不拘,不守礼教,不装模作样,不假清高。

  金圣叹给学生讲经史的时候,出口连珠,内容遍涉经史百家,随口拈来,还旁及稗官野史,佛道典籍,无所不能,并且评论文学诗词,颇有见地,读书更是喜欢随手批注,也让坊间书商来翻刻他批注过的书籍来发财,形成了“金圣叹热”,读书人以收藏金圣叹批点的“才子书”为荣,可见当时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image.png

  三、卷入哭庙案中的金圣叹

  也正因为他放荡不羁,让他摊上事了。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去世了,遗诏传到江苏后,按照满清礼制,属于苏州府的大小臣僚都要云集到府治苏州,设奠祭吊大行皇帝。

  吴县是苏州下属的一个县,该县知县叫任惟初,其人凶暴贪婪,对待黎民苛刻心狠,比如有拖欠钱粮赋税的农民,不问青红,一律下令用浸在粪池里的毛竹片抽打,受刑之后的人,无法站立,疼痛不止,老百姓对他又恨又怕,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好印象。

  吴县的秀才们深知老百姓被其酷刑虐待所苦,人人愤愤不平,很想找个机会向任惟初的上级、江苏巡抚朱国治反映情况,状告他的不法行为。

  于是,就借这次机会,向巡抚反映问题,希望能够管管这个坏官,为老百姓出口恶心。

  一百余秀才就相约聚到文庙,正议论此事,周边老百姓闻讯,很快人数上千,群情激昂,大家高呼驱逐任惟初的口号,开始了游行。

  自古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并且这个任惟初很会孝敬顶头上司朱国治,所以彼此狼狈为奸,串通一气,怎么能让这些秀才生事。

  朱国治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上自己,唯恐这些告状的秀才们把事情弄大,便把属于民事的小事上升到政治问题,以惊了大行皇帝灵位的罪名把为首的几个抓了起来。

  秀才感到冤枉,第二天又组织起来,聚集到文庙喊冤诉理。

image.png

  官府出动人手,又抓了十余个人,连同头一天抓的,一块押到江宁大牢中,严加审讯。

  在审讯的过程中有人供出了这“哭庙喊冤”的主谋是名满江南的大文豪金圣叹。

  这下更令官府有了充足的理由,把金圣叹下入大狱,前后又牵连了一些人,把重要的人犯定了一个“扰乱官府接遗诏”的大不敬罪名,判了死刑斩首,籍没家产,家属发配。

  金圣叹也没有了圣明可叹,反而一切释怀了,临刑前,他的儿子到死囚狱中来送别。

  金圣叹若无其事地谈笑自如,望着悲悲切切,哽咽流泪的儿子说:“小子,我有一个对子,不妨来考考你,看你如何对得。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你来对。”

  这是一个谐音联,莲同怜,莲子就是怜子,蕴含了他一片爱子之心,而心中的痛苦,更与何人说?

  他的儿子听了,早已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金圣叹望着儿子反而笑了:“我说傻儿子,这有什么值得伤心得呢?还是让我教教你如何对对子吧。这下联应该是‘梨儿腹中酸’!”

  梨是离,同样谐音字,梨儿也就是与儿诀别了,内心有着无尽的酸楚。

  如此凄凉惨痛的场景,如此悲恸之极的心情,恐怕也只有金圣叹这种胸襟与才华,方能在生死离别之际,坦然又不失诙谐,敏捷又不乏机智,既表达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情愫,又决绝看淡了一切。

image.png

  四、最后调侃,大有胡桃滋味

  金圣叹知道自己必死,便写了一封信,托狱卒转交给家人,这个龌龊的狱卒反而交给了管牢狱的头目。

  本来大家以为,这个金圣叹会为自己鸣不平,诉说蒙受的莫须有罪名,为自己辨解冤屈,或者痛骂世道,诽谤官府,便打开严肃认真地查看内容。

  谁知一看内容,令人几近哭笑不得,但见上面写着:“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得传,我无遗憾矣!”

  这似乎也是对官僚与王法最大的讽刺。

  一生嬉笑怒骂来表达自己非同寻常思想的金圣叹,分明预见到狱卒会把这封信交给上司,认真翻阅检查一个死囚的信件,从中找到罪名,便设计了一个富有调侃意味的内容,把这些人草菅人命的执政者“当儿”,开了一个金圣叹式的玩笑。

  都说金圣叹一生行为放诞,举止言谈常常出人意料,十足一个人间另类,在临刑受死之前还能不失幽默地向权力,向那些给老百姓施以淫威的官僚了,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讽刺,品尝一番遭受戏弄的滋味,如此洒脱,不由令后人对金圣叹的命运欷歔不已。

  不知不觉中,窗外的雪停了,温一壶老酒,不由思味:在这个处处装正经的年代,金圣叹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不需要正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王政君与西汉兴衰:为什么说她葬送了大汉江山?

      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王政君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历经七朝,从普通的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其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汉的兴衰历程。然而,后..

    王政君与西汉兴衰:为什么说她葬送了大汉江山?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除了这些..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尽管他才智过人、战略高超,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魏东亭的遭遇引人深思。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皇帝赏识的官员,魏东亭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地位却在不久后急转直下,最终以被贬职收场。探讨..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会参与反对雍正帝的行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隆科..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