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一上任就发生了天灾,他一死情况立马好转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由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天启二年,也就是1622年,被封为信王。天启七年,也就是1627年,他登基即位,年号崇祯。

  话说,在1627年,澄县的知县张斗耀像往常一样去升堂,催衙差去收税等,这些事对张斗耀来说,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从澄县诞生以来,土地就十分贫瘠,朝廷的税赋也十分繁重。这里的农民因为收获不多,难以温饱,早就逃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澄县有许多被荒废的土地。

  到了明神宗时期,西北地区没有战争,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本县土地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于是,大家都跑到澄县去开垦荒地,这让澄县有了完成朝廷征税数额的资本。在当时,一个县完成朝廷征税目标的大小与科举人数的多少,都关系着官员的仕途。

  明朝从建国开始,就规定了天下有多少亩田地,并且,根据不同地区划分出了不同的征税目标。西北地区的赋税,虽然,对于江南这些比较发达地区来说并不算很高,但是,澄县在西北周边已经是出了名的像苦海一样的地方。所以,张斗耀想要做出杰出的政绩,需要花上点心思。

  张斗耀作为西北小县的一个父母官,在科举这项评选指标中已经没有了什么优势,所以,税赋成为了他做出傲人政绩的唯一选择。而且,在征收国税的同时,还可以收一些额外的税务,这些额外税务都可以进入他的私人腰包。当然,如果缴税者真的没有钱的话,可以不交那些额外的税务,但是,国税是必须要缴纳的。因为,这关系到衙门吏役的生计、县老爷幕僚的工资、整个县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image.png

  不过,让张斗耀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却是一场持续了十七年的旱灾爆发的元年。虽然,这场旱灾刚开始,只是爆发在华北地区的农牧带附近范围很小。可是,澄县虽然不是主灾区,但是,却因为受到灾情的影响,导致粮食的产量减少,使得原本就在土地贫瘠和高赋税之间夹缝生存的百姓更加难以生存。

  根据史料和文献的记载,在旱灾和高额赋税的压力下,农民们终于受不了了,于是,他们召集了遭遇同样情况的几百人,一起站起来反抗征税。这些起义的农民们用水墨涂抹了自己的脸后冲进了县衙,之后,便把这个正在收粮食的张斗耀逼进内宅中砍死了。

  这一次起义被后人称为明朝晚期的农民第一场起义,与此同时,它仿佛吹响了明朝灭亡的号角一般。而这场旱灾,就像是接下来十七年漫长的旱灾彩排一样。1628年,旱灾继续,并且,延伸到了其他省份。于是,朝廷派了一个命官前去旱灾事发区,调查了解情况。

  据这位命官调查的结果显示:延安一整年都没有下过雨,树木枯黄,田地里几乎没有收成,人们只能靠采集山里的草和树皮来吃,甚至,还有的人吃石头充饥。有的人不想吃石头,就一起去抢劫,更有更甚者,在城门之外,把人骨当作薪火,烹饪人肉来吃......

  这时候,虽然陕西地区遭遇的是第二年旱灾,但是,官府还能够勉强管理一下难民们的秩序,而且,从全国各地调送的粮食也能缓解一下灾情的影响。

  不过,旱灾还在继续,并且,在十几年后达到了最高值。根据记载:这次的旱灾影响到了全国几十个省份,有的地方更是连续十几年受旱灾的影响。长时间的天灾,再加上,部分农民起义的影响,以至于,吃人肉的现象已经变成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了。

  根据记载:当年上海城中的街道上布满了尸体,街边乞讨的孤儿成了那些饥饿者的目标。而北方的受灾情况比上海更加严重,人肉被摆放到了市场上贩卖,如果,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很容易就被人肢解吃掉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平民们想要安稳度过一年都成了奢望。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促成了农民一个接一个地揭竿而起。

image.png

  李自成起兵失败后,他手下的士兵尽数逃跑了,他自己也和妻子儿女走散。李自成和余下的几个士兵一起躲进了山里,同时,其他的起义伴随着领袖的投降也宣告了失败。这时候,农民起义陷入了低谷期。

  不过,想在山中了结性命的李自成,却没有想到这一年天下的局势竟发生了重大转变。1639年,大清打破明朝边境防御进入关中。一些镇压农民的将士,迫于大清的压力被朝廷召回。这样一来,农民起义的阻力变小了,各个地区的起义又兴了起来。而李自成,也趁机抢占势力,重组自己的军队。

  可以说,这一时期,满洲人的崛起也跟当时的气候有关。

  在当时,整个女真部落受到天气的影响,本就恶劣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使得他们不得不向中原地区靠近、掠夺资源。再加上,满洲人的特性,使得他们很容易就形成了八旗这样强大的军队。这一年,明朝遭遇了大清进入关中和农民军的起义,使得明朝彻底失去了平定起义的军事力量。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事开始朝着不利于明朝的方向发展,连国库也开始被掏空了。

  实际上,明朝存在财政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早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朱元璋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元朝末期的时候,饱受官吏的欺凌压榨。他深知,官员剥削农民的陋习,也知道把粮食换成货币缴纳赋税对农民来说负担有多么沉重。于是,朱元璋称帝后,为了体贴农民,实行了一套实物税和劳役相结合的税收方法。

  虽然,这样的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却使户部对财政的管理只能有数额而没有实际收益。在张居正执掌朝政的时候财政不统一,甚至,有的行政部门拥有国库一半存银。而财权的不统一,也给朝廷整治白银的流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到了明朝晚期,财政入不敷出,边境队伍缺乏衣服粮食,拖欠士兵饷银的情况更是严重。根据史料的记载:刚开始,士兵们只是把衣服、武器典当了,后来不得已连妻儿都卖了。有朝廷命官在探查边境时发现,寒冬烈风的时候士兵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连鞋袜都没有,一天能吃一顿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朝边防力量的衰弱,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抵挡得住八旗强势的攻击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的财政本就很困难了,但是,统治者们却还在不断奢侈铺张,使得财政负担大大加重。而且,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对商业进行打击,而农民,作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需要缴纳的赋税日益增加。久而久之,边境士兵一个接一个逃跑,农民掀起了一次次的起义,再加上,大清八旗的强攻,明朝实在是无力承受了。

  崇祯十七年,明朝宣告破灭,旱灾也伴随着崇祯皇帝的殉国而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