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岳飞必须得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
1140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年份。
那年,金国权臣完颜兀术撕毁和议,统帅大军经过开封,直扑江淮而来,宋高宗赵构不得不派兵迎战。
2年前,赵构放下身段屈辱求和。
为了保住皇位,以及不给军人立功的机会,赵构承诺取消“宋”的国号,每年纳贡25万两,甚至让宰相秦桧跪在金国使者脚下,聆听上国训斥。
没想到,金国丝毫不当回事。
1140年的赵构,颇有一种“脱了裤子,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既视感,忍了、让了、跪了......没想到还是换不来和平。
金国举起巴掌啪啪啪的打脸,赵构也扛不住啊,实在不行就迎战吧。
“我们以战争促和平。”
南宋诸路将士大多是北方人,对金国有血海深仇,时刻想着打回老家去,恢复曾经的大宋山河。
他们没有赵构的小九九,唯有一腔热血。
只是他们不知道,将士的热血,也可以是皇帝和宰相的工具。
5月下旬,完颜兀术的军队抵达顺昌城下,这地方如今是安徽阜阳,已经离长江不远,再不打的话,赵构很可能到五国城过年。
于是,朝廷任命韩世忠、张俊、岳飞为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并且加封为太保、少师、少保的荣耀官衔,勉励他们好好干。
陕西战场也很激烈。
行营右护军的主将吴阶去世,由副手胡世将统帅将士,和金兵在关中对峙,双方互不相让。
岳飞的任务是救援顺昌,不过他还没有到顺昌的时候,大将刘锜已经大败金军,完颜兀术退回开封。
嗯,不必再打了。
此时的宋朝已经取得主动权,只要集中兵力北上决战,不是没有收复中原的机会,但是赵构的诏书到了。
他派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军营,宣读诏书:“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大好局面,岳飞实在舍不得放弃。
怎么办呢?
岳飞和李若虚打嘴仗,恰好李若虚也是主战派,于是他们决定不管朝廷诏命,以收复中原为主。
这种事是矫诏,放在平时要杀头的。
国家的百年基业都在此一搏,哥俩也不怕杀头......于是岳飞提兵北上,李若虚回朝承担矫诏的罪名:
“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
岳飞站在德安府的城头北望中原,长须飘飘,目光坚定:“13年厮杀只为今日,干吧。”
二、
岳飞是河南农家子弟,妥妥的八代贫农,小时候没什么能力上学,估计只能达到扫盲班的水平。
后来能写出《满江红》,基本是自学成才。
长大以后,早早娶了老婆生了娃,未成年就充满“上有老下有小”的危机。
家里没钱、读书不多,除了当兵和种田,岳飞没有别的出路。
他先后在河北、山西、河南入伍当兵,凭借“一县无敌”的武艺从敢死队长起步,一路高歌一路战火,在1134年做到清远军节度使。
那年岳飞才32岁。
宋朝的节度使是荣誉官衔,没有唐末五代的实际权力,但是地位非常高,大概相当于省部级。
虽然宋朝在大战场一败再败,但岳飞主导的局部战场,基本没有输过。要不然的话,没有根基的农家子弟,凭什么登上高位?
所以喽,即便抛去“民族英雄”的光环,岳飞的能力也是千年第一军人。
不仅能力强,岳飞还特别会做人。
他在早年间高喊“迎回二帝”,一旦金国准备扶持宋钦宗之子为傀儡皇帝时,岳飞就再也不说了。
而是私下拜见赵构,请求早立太子,断绝金国的念想。
1137年写的《乞出师札子》中说:“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
那时宋徽宗和郑皇后已经死在五国城,所以叫梓宫,而宋钦宗只是归类到天眷之一。
岳飞的意思就是:
只有赵九哥才是正统皇帝,宋钦宗已经不能代表大宋了,我们都不认可他。
你说说岳飞会不会做人吧。
私下拜见赵构是给面子,请立太子是为国谋划,札子中的措辞更是明确表态,迎回徽钦二帝也不能动摇赵构的地位。
更何况,岳飞多年来一直遵守朝廷命令,让打就打,让退就退,动不动还闹辞职,表明不贪婪军权。
这种职业经理人,谁会不喜欢呢?
赵构都情不自禁的说:“诸将知尊朝廷可喜”......“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议和之前的君臣关系很好。
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以后,岳飞开始谋划北伐的大战略,也就是所谓的布局,经过多年谋划,这个局已经很成熟了。
他在《乞出师札子》中列出行动步骤:
1、金国扶持伪齐是希望制衡,我们可以派出使者,离间齐国的父子君臣,这是在敌占区玩搞一战线。
2、万一有机会的话,我就提兵北上河南,汇合五路叛将,到时候河南陕西都可以收复,山东可以交给韩世忠等人。
3、继续分兵北上,灭伪齐、恢复大宋。
4、局势到了此时,辽国也有复兴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给与援助,分散金国的兵力。
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恢复北宋的国际态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岳飞又列出更多的可能性。
5、假如刘豫实行坚壁清野,那么河南肯定不好打,我必须带兵回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积小胜为大胜。
6、如果敌人没有攻打襄阳,而是跑到江南或者四川,那我正好可以长驱直入,把“围魏救赵”反过来玩。
7、最重要的是,必须给我足够的时间,没事别催......只要2、3年时间,保证给你大惊喜。
1137年的岳飞,不仅规划好行动的每一步,并且还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应对方案,除此之外又有统一战线、联络敌后义军等等。
战略家的眼光显露无疑。
到1140年的时候,计划表中的各项准备都已完毕,岳家军经过3年整顿,实力非常雄厚。
对于北伐,岳飞志在必得。
唯一不确定的,在于金国到底能不能扛得住?
三、
金国最大的bug是人口少。
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时候,只有区区2000人,后来一路打仗一路受降,兵力滚雪球一样膨胀。
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虏,紧接着金军进攻开封,把赵家宗室打包带走,整个黄河以北基本归金国所有。
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往往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用来弹压各地的反扑。
如果说女真和契丹有共同性的话,那么和中原汉人则是泾渭分明的群体,短期内没有丝毫融合的可能。
即便后来的清朝坐拥天时地利,依然被汉人反扑了几十年,何况狼吞虎咽的女真金国呢。
“靖康之变”以后,金国其实很难真正控制黄河流域。
他们只能维持,但对遍地游击队束手无策,比如辛弃疾的爷爷在金国任职,却经常带着孙子“指画山河。”
人心啊,这就是人心。
虚弱的统治局面,再加上太祖、太宗系统的权力斗争,导致金国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停战。狼吞虎咽的吃相太难看,不如休养生息积累实力,将来再南下灭宋。
一派主张进取。毕竟现在的宋朝很挫啊,不赶紧灭宋,万一以后没机会怎么办呢?
两派人通过主导政策,进行内部的权力争夺,动不动就政变、杀人,乱的一塌糊涂。
完颜兀术属于主战派。
1138年主和派主导金国朝政,不是和赵构议和了嘛,顺便把陕西河南归还宋朝,两家和和气气过日子。
这就是第一次议和的背景。
陕西河南重新回归,朝廷大臣都说派大军北上,稳稳当当的驻扎起来,赵构不肯:“意思到了就行,咱别太当真。”
岳飞气的要辞职。
宋朝不愿意议和,金国其实也不愿意,好不容易打下的土地,凭什么白白送回去呢?
1139年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杀死掌权的主和派,成为金国新一代主战权臣,一力主张收回河南陕西。
于是,1140年战争爆发,事情又回到文章开始的地方。
战争过程并不复杂。
岳飞在6月北伐,顺利攻克蔡州、颖昌、陈州之后,7月收复洛阳。经过多年和北方义军统一战线,梁兴、李宝等义军领袖也组织民兵,在黄河以北进行敌后骚扰。
他们共同形成六面包围开封的形态。
而韩世忠已经打到连云港,张俊进军亳州......中兴大将全部向北推进,只要岳飞击败开封的完颜兀术,金国再无可战兵团。
也就是中兴大业可成。
但是不出所料,赵构同志的诏书又来了,命令韩世忠、张俊、刘锜撤军,于是岳飞成为一支孤军。
但正是岳家孤军,上演了最壮烈的史诗。
完颜兀术麾下无往不胜的铁浮图,遭遇岳云率领的背嵬军,几杖下来完全丧失战斗力。
颖昌大战,岳家军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但是无一人肯回头。
还有杨再兴,他带着300骑兵外出巡逻,在小商河遭遇大部金军,在杀死2000敌军后全军覆没。
杨再兴的尸体火化后,烧出2升箭头。
出兵以来屡战屡败,完颜兀术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他根本没想到岳家军的战斗力这么强大。
他把10万大军驻扎在朱仙镇,打算最后再试一次,实在不行就撤。
岳飞派出的依然是背嵬军,不过只有500人打前站,岳飞的意思是,试试就行了,别来真的,大战还是主力来打。
但500背嵬军和金军的第一次交锋,就让金军全线崩溃,完颜兀术实在没办法了,准备拔营回东北吃小烧烤。
而在此之前,金军大将韩常曾派人请降。
只要再坚持一下下,就那么一下下,直捣黄龙可能是吹牛逼,但收复长城以南是有可行性的。
可岳飞没有等来援兵,而是12道金牌。
四、
金国有主战派与主和派,宋朝也有。
只不过金国的主战派发动政变掌权,宋朝的主和派揣摩皇帝的心思,获得极大的支持。
宋朝的主和派首领是秦桧。
此人曾经和徽钦二帝一起,被抓到五国城,后来不知用什么办法,一路逃回江南。
有人说秦桧带着任务,有人说秦桧是内奸,具体情况已被埋入尘土,我们不做过多的揣测。
不过秦桧确实揣测到赵构的心思。
大宋立国初年,鉴于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赵匡胤请大家吃饭,搞了“杯酒释兵权”,用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换取军中大将的权力。
抑制军人,其实是刻在宋朝骨子里的基因。
五代十国的教训、依靠政变立国的历史,无一不在时刻提醒赵官家,要对军权严防死守。
宋朝的另一项家法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所以军人在宋朝的地位很低,岳飞那么厉害,也只有做到太尉以后,才能取得和文官同等的地位特权。
赵构登上皇位以后,更是敏感至极。
如果不是风云际会,做了一回漏网之鱼,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登基初年,赵构的合法性是不稳固的。
“靖康之变”以后,天下各地都是军事武装,他们打着报效朝廷的名义,做着割据地方的勾当。
最典型的是“苗刘兵变。”1129年,刚当皇帝2年的赵构遭遇清君侧,苗刘二人逼迫赵构退位,让位给3岁的太子。
熟悉历史就知道,苗刘想做曹操。
虽然皇位恢复,紧接着又是“搜山捡海”,赵构一路跑到大海上偷生,身边连可用的军队都没有。
祖传基因和人生阅历,让赵构十分缺乏安全感,并且对军权有热切的渴望。
金国俘虏“徽钦二帝”北上,宋朝国祚被拦腰斩断,又让朝廷的威信严重丧失,所以赵构的任务也很简单:
恢复朝廷权威、收拢兵权。
这就是议和的基础。
一旦议和成功,有了金国册封和祖传基业的加持,南宋朝廷的合法性算是重建了,甭管强大不强大,起码能活着。
这样的朝廷,各地军事武装都得认,不认就是谋反。
而朝廷稳定以后,有了一纸合约,边境暂时不需要打仗,正好可以着手削除兵权,把大权集中到朝廷手中。
在赵构的规划里,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赵构本身没什么雄才伟略,他的出发点完全不是恢复大业,而是苟且偷生。
赵构的心思,秦桧揣摩的清清楚楚。
此人没什么理想,更没什么大目标,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权势地位,于是他顺着赵构的心思,做起主和派。
秦桧要借助推动议和的政策,打压主战的宰相和将军,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力最大化。
于是,赵构和秦桧狼狈为奸,策划两次议和。
归根结底,他们只想保全江南,把个人荣辱置于民族兴亡之上。
而岳飞则是民族兴亡重于个人荣辱。
彼进我退,庙算已经输了。
五、
岳飞在朱仙镇收到12道退兵诏书,命令他立刻班师,然后到临安朝见。
那时完颜兀术已经逃出开封。
河南百姓苦苦哀求岳飞留下,实在没办法,岳飞取出诏书示众:“我不得擅留。”
岳家军南下途中,完颜兀术回到河南,曾经收复的失地再次陷落,岳飞仰天大哭: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不幸言中。
回到临安以后,岳飞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说慷慨激昂的话,只是请求辞职回乡。
他心灰意冷,不抱什么希望了。
此时的赵构还是维护岳飞的,他不允许岳飞辞职,理由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这句话更加说明,赵构要维护江南朝廷,但又需要有忠于自己的鹰犬。嗯,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江南朝廷,已经很好了。
可岳飞的成功,让他站在赵构的对立面。
1141年,完颜兀术给秦桧写信:“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只要岳飞活着,完颜兀术都怕什么时候重新启用。
一边是岳飞、一边是朝廷和军权,赵构和秦桧并不难选择。
韩世忠、张俊、岳飞同时调离军队。
本来韩世忠也要死,还是岳飞通风报信,让他有机会到宫里哭诉,勉强保住一条老命。
而岳飞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他太厉害了,只要不死就不能议和,如果不议和秦桧就坐不稳,赵构的家国大业也是镜花水月。
10月,岳飞被投入大理寺。
案子审理的很艰难,怎么都找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不得已用“莫须有”代替。
莫须有的意思是“不必有”,皇帝杀人还需要理由吗?
岳飞死了,和议再也没有障碍。
秦桧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继续执政14年,赵构也踏实了,一口气继续活了46年,都是千年王八万年龟。
说到底,岳飞之死不是情商低,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民族兴亡价值观,挡了赵构和秦桧个人荣辱的路,用自己的生命和民族国家的前程,为君臣铺就通天路。
哥俩也知道岳飞死的冤,一辈子都对“岳”字耿耿于怀,甚至把岳州改为纯州,还不是心虚嘛。
岳飞死后,狱卒隗顺将遗体背出城外,埋在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旁边。这个秘密,隗顺一辈子都没有告诉任何人。
直到临终时,才悄悄告诉儿子。
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隗顺之子才报告朝廷:“岳飞的尸骨在钱塘门外呢。”
去世21年以后,岳飞才真的入土为安,被朝廷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此后千年,岳王庙香火鼎盛。
终究是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正因如此,宋朝的岳飞,才是中国的岳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