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创造仁宣之治但也为后世留下隐患!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宣宗朱瞻基的故事。

  历史上的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

  明宣宗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也是明代很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作为守成之君朱瞻基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百姓从连年征战中解脱出来,得以休养生息,朱瞻基整顿军力,减少了大规模征伐,经济得到恢复,国力强盛。

  减轻赋税,重视生产,朱瞻基也做得很到位。对于边境问题,朱瞻基平定了兀良哈叛乱,稳定了南安局势,终宣宗一朝,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战事,可以说国泰民安。

  是人都会犯错,皇帝也不例外,宣宗朱瞻基也做了一些不利于大明的事情,也给子孙留下了不少隐患。

image.png

  宦官崛起

  宦官从秦汉时期就存在,一直延续到了明清,由于身体残缺,心理大多不太建康,所以宦官乱政在各朝各代时有发生。唐末的宦官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北宋则吸取前朝教训,对宦官管束较为严厉,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宦官乱政事件。

  到了明朝,宦官从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角力场中强大的力量。之所以宦官能拿到权柄,朱瞻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元璋在位之时,宦官是不可能发迹的,由于朱元璋明白宦官的危害,所以他设置的禁令,宦官不可以读书写字,宦官不可以干预朝政。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宦官就是伺候人的仆人,仆人就干仆人的事,权力跟他们压根没有关系。

  朱元璋废掉了丞相,在大臣和皇帝的博弈中,皇帝明显成了劣势一边,强大的朱元璋可以应付自如,而他的子孙却无法应对来势汹汹的文臣。朱棣雄才伟略,上马统军下马治国的本事无人可比,但朱棣对繁杂的政务仍力不从心,于是内阁孕育而生。

  在内阁成立的同时,朱棣还恢复了锦衣卫,开创了东厂,而负责这一系列事务的就是宦官。在帝王的培养下,宦官势力逐步形成。当然朱棣也同样对宦官进行了严格约束,一旦越界将遭遇极刑。

image.png

  史料记载:

  “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

  从开创帝业开始,之后的皇帝会越来越懒,朱瞻基思维敏锐,才智过人,但他同样不想没日没夜地处理公文。在内阁帮助的同时,朱瞻基也想到了宦官。一方面宦官可以帮助他处理公务,另一方面,宦官也可以帮助皇权克制文臣的势力。

  于是朱瞻基设立了内书房,请内阁大学士教他们读书认字,在此之前朱元璋可是严令禁止宦官认字的。只是朱元璋早死多时,祖制这东西遵守与否,全是后人说的算。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一个不认字的坏人的破坏力远不及一位文化修养极高的坏人,祸国殃民都不为过。

  很快朱瞻基教宦官读书的恶果就出现了,王振进入了皇宫,并成功获得了朱祁镇的信任,随即土木堡之战明军大败,差点落得个亡国的结果。

image.png

  放弃奴儿干都司

  朱棣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永乐盛世,而这一切大多依靠战争来实现,朱棣五次北伐蒙元残余势力,瓦剌、鞑靼皆臣服在大明脚下。

  蒙元虽然早已不复存在,分裂成瓦剌、鞑靼、兀良哈等多个势力,但他们仍幻想恢复蒙古政权,从始至终威胁一直存在。朱棣北伐一方面收复大量土地,同样劳民伤财,经济受到打击,常年战争也让百姓痛苦不堪。

  事情常常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利弊。朱棣发动的战争稳定了边境局势,国家空前强大,朱棣用事实证明了朱允炆不是个靠谱的皇帝,只有在他朱棣手中,明帝国才能走向更远。在挑选继承人的问题上,朱棣选择了朱高炽,这其中很大程度有朱瞻基的因素。

  在很早之前,朱棣就十分看重孙子朱瞻基,并着力培养,北伐战争多次带着朱瞻基前往,让这个孙子学到了不少战场经验和统兵手段。

  在经历长期征伐之后,国家和百姓急需休养,就连军队也会厌倦日复一日的战争岁月,于是朱瞻基顺应民心,实行了柔和的国家政策。减缓了军事脚步,着力发展经济和生产,这是明智的选择。

image.png

  从另一个角度看,朱瞻基也减弱了对边境的控制权,随即令瓦剌做强做大,也是有关系的。朱棣在拿下东北地区后,设立了奴儿干卫,周边的少数民族大多归附了明朝。卫所制度很多程度上保证了大明江山稳定。

  永乐七年,朱棣设立奴儿干都司,不过由于路途遥远,远离大明核心区域,此地的控制者大多为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明军对此的控制稍弱。而实际上这里已经是大明的版图范围内。奴儿干都司,东到库页岛,北面到外兴安岭,东起鄂嫩河,范围广阔。

  到了宣宗时期,朱瞻基认为此地是苦寒之地,对于国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放松了对这里的控制,撤掉了大量力量。在朱瞻基想来,这可以帮助朝廷省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军费也可以节省很多,是百利而无一害。

  史料记载:

  “凡采捕造船运粮等事,悉皆停止,凡带去物件,悉于辽东官库内寄放;其差去内外官员人等俱令回京, 官军人等各回卫所着役。”

image.png

  事实上,如果奴儿干都司一直在朝廷控制当中,之后的边境问题和后金的崛起可能都不会发生,既然朱瞻基放弃了奴儿干都司,那么他之后的皇帝们也同样如此。无主之地变成了少数民族的乐土,之后的辽东总兵总要花费大力气来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女真部族也是在这种环境中逐步壮大,慢慢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

  自古至今,王侯将相争夺的主要就是土地和人口,不是迫不得已很少有人主动放弃土地。想当初后晋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了辽国,终北宋一朝都因此屈居人下,被迫花钱买平安。朱瞻基也无法与想到万历朝后金的崛起,这也许都是命运的裁决。

  综上所述,好似朱瞻基犯下了多大的错误,而其实他对明朝的贡献更大,仁宣之治在历史上闻名遐迩。朱瞻基也是一代明君,我们不能因其犯下的错误而否定了其功绩,毕竟谁也无法预测未来。

  但帝国的崩塌非一日之寒,但凡大明朝后面的君王能有老朱的霸气,小朱(朱棣)的傲气,也不至于落得子孙尽亡的地步。

  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里面讲的就是朱瞻基在位时的故事,他也被称为“促织皇帝”: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image.png

  或许朱瞻基仅仅是利用了宦官,仅仅是为了平衡边疆军费开支,岂不知“奉行者即为定例”,这也导致了后面的宦官之患,以及满清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