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从来不接受贿赂一年只有180两 他是怎么在京城活下来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张廷玉怎么活下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家都知道张廷玉从来不接受贿赂,那他是怎样靠一年180两(注:清朝一品官员每年饷银180两)的饷银活下来的?

image.png

  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说过,在京城,一身体面点的官服就要百十两银子才能办下(注:清朝官员的官服是自己置办的),一顿能拿出手的宴席怎么也得百十两银子。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话,张廷玉估计每天都得揣两馒头在袖口里去办公,才能保证不被饿死。(这馒头都不能是白面的,怎么着不得是粗的,白面在当时死贵死贵的)

  不收贿赂,并不代表张廷玉没有其他收入

  在清朝一个七品知县,一年只有45两银子的饷银,但是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人以外,还有师爷和若干仆人,这些人都需要知县自己筹饷养活的,更别说张廷玉这样的刑部左侍郎,南书房大臣(康熙朝的官职)。

  但是有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知府大人贪污的吗?不,都不都是,贪污才能贪几个!一个小小的知县,管的不过一县财富而已。就算贪污也赚不了多少。

  说准确点,这些银子是知县盘剥老百姓的。“淋尖踢斛”听说过吧!”火耗银”听说过吧!”官司银”听说过吧!

  也就是说,在明清两朝里最基层的官员普遍都会利用替朝廷”搞收入”的特权,变本加厉,巧立名目,多收多征。

  所以,在知县有钱了之后,他必须往上“进贡”,才能把这些钱有恃无恐地揣进自己口袋。是“进贡”给皇上么?不是,是“进贡”给总督、巡抚,一层一级往上“进贡”。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很多京城的官员把眼睛都盯着所谓的“封疆大吏”和各省督抚的原因。甚至有些肥缺还要花几十万两银子去买,因为只要就任,回报是相当快的。

image.png

  大家应该有听到一些名词,比如“冰敬”和“碳敬”。这就是“封疆大吏”们孝敬六部司官工资外的银子。

  其实这种银子,本身就是一种针对明清官员”低工资”的一种额外补助体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潜规则体系”。所以这也就是官员可以不主动去贪,但下阶官员的孝敬必须要收。如果不收,这就是与整个官场潜规则体系为敌,属于破坏规矩的人。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就算是官员收了这些银子,也不会影响一个官员的政治清誉,因为孝敬你这些银子的下阶官员,不可以对你提出其他任何额外要求。如果他要求你办事,这得额外行贿。

image.png

  这种银子就连海瑞都收过,只是海瑞命苦,在张居正改革前,他作为一个二品大员,那点“冰敬、碳敬”的银子才几十两而已。而张廷玉每年两次可达四千两银子。有了这种收入作为保障,就可以维持张廷玉相对清苦的生活了,他不需要再去赚那些有辱清誉的银子。

  还有就是张廷玉所谓清廉,就是他从来不收这种求他办事的银子,从来不收其他的巴结烧香银子。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送了几筐橘子,几匹绸缎。结果张廷玉只收了一包天麻,还赠还了一盒湖笔。所以张廷玉是非常注重名声,注重清誉的。

image.png

  当然张廷玉还有其他额外收入,那就是皇帝(特别是雍正)赐给他的东西。但都以物居多,所以这些东西得放家里供着,虽然值钱,却不能轻易拿出去换钱,结果被乾隆抄家又全数又抄回去了。

  这样知道为什么张廷玉这种官员就算不贪,也能顺利的活下来了吧!其实这只是他们灰色收入的一角而已。张廷玉堂堂一个一品官员,像每年他自己过个生日,正妻过个生日,嫡子过个生日,那些侧室在过过生日,或者是给他生个儿子什么的,钱还不是哗哗的来了。想这种事情是彻底断不了的,这些收益只要不太过分,一般都会睁只眼闭只眼让你过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