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抉择:洞察空城计背后的兵法智慧
在三国时期许多著名的智谋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然而,面对这一计谋,魏国统帅司马懿虽然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却选择了撤军。这背后的原因..
空城计中诸葛亮除了抚琴,为何还让人在城门口扫地?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马谡的自以为是导致了街亭的失守,以至于司马懿带着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追过来,而诸葛亮此时身边只有2500老弱残兵,可以说蜀军危在旦夕。在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镇定自若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携俩小童上城楼,凭栏而坐 , 焚香抚琴。
除此之外,诸葛亮挑选了几位心理素质极高的将士装扮成百姓的模样,敞开城门,让他们手持笤帚若无其事地扫着地。当司马懿带着大军杀过来的时候,只见城楼之上诸葛亮端坐于琴前,双手抚弄着琴弦,旁边立着两个童子,发出的琴音不禁的让司马懿为之一颤。再看城门大开,几位仿若百姓的人儿正在悠闲地扫着地。十几万大军压境,扫地的百姓居然没有一点恐慌之情,不赶紧躲避,反倒还在这里若无其事地扫着地,心理素质如此之高,怎么会没问题呢?
诸葛亮的琴音加上眼前这一幕,司马懿立马心领神会,看懂了这是诸葛亮故意摆出来给他看的。司马懿不是普通人,要是他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哪有什么资格跟诸葛亮过招呢。其实对于高手的过招,并不一定得要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心理上的博弈亦然是一种较量。
与诸葛亮的多次交手,司马懿怎会不了解他呢?此时对于司马懿来说唯有两种选择,一是攻城,二是退兵,绝不可能存在第三种选择。而司马懿最终的选择是退兵,他甚至连派几个小兵前去探探实情都没有做,直接下令全军撤退。为何司马懿变得如此“胆怯”呢?
其实司马懿一点也不傻也不胆怯,实际上退兵是他最佳的选择。诸葛亮清晰的知道,司马懿虽然效力于曹魏集团,掌握着极大的军权,但是他们之间并不是天作之合,事实上是有很大矛盾存在的。魏明帝出兵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大业,而司马懿的目的是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所以诸葛亮很清楚,他自己生死决定着司马懿的命运。
而通过诸葛亮不断的暗示,又是抚琴,又是派人故意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清楚的明白,若是今日扫平了诸葛亮,那么很快就能消灭蜀国。虽然是立了大功一件,但是很快司马懿将会失去价值,曹魏会立刻找机会卸磨杀驴,解除司马懿的一切职权,甚至司马懿还会性命难保。毕竟对于曹魏来说,司马懿再厉害,也只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若是有一天失去了利用价值,便只能将其舍弃了。
所以,司马懿看懂了诸葛亮的这场布局,绝不敢今日把他扫平。看起来是放了诸葛亮一条生路,实际上却是救了自己一命,可惜魏国的将士们都看不懂,还埋怨司马懿太谨慎胆小,错失了擒住诸葛亮的机会。实际上,司马懿是唯一真正的明白人,他领会到了诸葛亮的深意,与他达成了双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国时期许多著名的智谋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然而,面对这一计谋,魏国统帅司马懿虽然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却选择了撤军。这背后的原因..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虚战篇“空城计”与“解围西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原 典 《百战奇略》虚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出生于山东琅琊郡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蜀汉政权建立被任命为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公元228至234年..
空城计到底是谁赢了?司马懿真的中计了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想要以此逼退司马懿大军,虽然司马懿洞察出了诸葛亮的计谋,..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
空城计,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想必大家应该非常清楚在三国中,最令人心悬的莫过于,孔明的一招空城计,但孔明之前却未料到..
空城计诸葛亮让人在城门前扫地是什么意思?司马懿看完就退兵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曾经有人形容中国的《三十六计》是:三十六招,招招致命。..
诸葛亮名气很大,因为很多事。他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在如今看来,都觉得是非常厉害的军事谋略。“空城计”,诸葛亮当时运用的非常成功,他的对手司马懿那样..
前段时间结束的《虎啸龙吟》这部电视剧中,由王洛勇老师扮演的诸葛亮,和吴秀波老师扮演的司马懿,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这其中在马谡丢失了街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