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要负哪些责任?蜀汉灭亡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要负哪些责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为什么蜀汉是最先灭亡的那一个?难道真的是“欲废汉 人不能兴之矣?”无数人探讨过蜀汉灭亡的原因,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这些说法都比较统一的指向蜀汉的人才、政治、国策、地理四个方面,蜀汉的灭亡基本上是这四个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并不是诸葛亮或者其他人个人的作用。

image.png

  探讨蜀汉灭亡的原因,可以从国家层面和执政者层面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一、执政者的影响

  汉政权成立之后,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需要,对荆州集团过份倚重,而对益州集团的打压过于严厉,使得其不容易吸收益州的人才,人才的更新换代进行得非常缓慢。另一方面,过于依赖诸葛亮,“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并没有给其他人充分锻炼的机会。

  就是诸葛亮本人选定的接班人之一的蒋琬,也没有独立指挥过军队的作战,更多的只是担任参军一类的工作。而诸葛亮死后,蒋琬一跃而成尚书令,假节,领益州刺史,行大将军事,这种火箭式升迁一来是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二是蒋琬本人也没有经过掌控全局的锻炼,在处理国事时显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他之后的执政者,更是一拨不如一拨,人才的断层对蜀汉后期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image.png

  蜀汉的创立者刘备具有仁义、宽厚的优秀品质,但是以“仁义”为号召的刘备也容易陷进过于注重义气的狭隘个人主义陷井之中。在关羽死后,刘备不能做到出于大局考虑,去修复蜀吴联盟以对抗魏国这个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而是盲目的对东吴开战,使得蜀汉元气大伤,自己也病死白帝城。这都说明刘备缺少理智长远的眼光、当断则断的果决以及必要的心机权术。

  二、政治分化的影响

  蜀汉政权对待益州集团的政策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由于蜀汉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有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三个势力,如何平衡这三个集团的微妙关系,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维护政权稳定的重中之重。蜀汉政权对于一直跟随自己的荆州集团特别重用,对东州集团也大加笼络,但出于对当地土著的忌惮,对益州本土势力组成的益州集团大加打压,造成益州势力与其它势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又导致政权内耗严重,使得蜀汉政权一步步走向灭亡。

  三、国策的影响

  蜀汉立国之后,执行的是“以攻为守”的立国策略,频繁出征使益州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蜀汉后期不顾国力的实际情况,一味坚持进攻的错误决策,使得小小蜀汉无力承担战争的庞大开支,兵源依赖强征,使得蜀汉的劳动人口减少,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蜀汉的农业生产。在年年战争的情况下,大量自耕农破产,经济几近崩溃。到了邓艾破蜀时,成都居民一个个面黄肌瘦,家无余粮,可见国力衰弱到什么地步。

image.png

  益州本是天府之国,如果不采取年年主动进攻的国策,注意发展经济,也许蜀汉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四、地理的影响

  蜀汉占据的益州,本是天府之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易守难攻,完全可以实现割剧一方自立。但是易守难攻就意味着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信息落后,人民追求享乐,容易不思进取。四川多山地,难以发展骑兵,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一个很大的劣势。没有强大的骑兵来保卫国家,一旦北方骑兵突破天险,进入四川盆地之后,蜀汉就变得不堪一击。

  对于蜀汉来说,关中地区是他们的门户,也是他们重要的粮食基地,不容有失。这个战略要地对蜀汉和曹魏都意义重大,蜀汉后期正是失去汉中这个粮仓,失去了秦岭天险的保护,使蜀汉北线防御体系崩溃,就算姜维再勇,也无法挽回灭亡的命运。

image.png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从国家层面来分析蜀汉灭亡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如果有,他要负多大的责任呢?

  一、诸葛亮的人才观妨碍了蜀汉后备人才的成长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身上有着高尚的道德和超人的智慧,但是他的缺点是太过谨慎了,对别人不信任。做为一名国家实际上的执政者,他很少有相信的人,总是对部下办事不放心,尽量“事必亲躬”,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结果自己死后,蜀汉便陷入了人才荒。

  相比诸葛亮,刘备在招揽和培养人才方面就要成熟得多。刘备手下的人才,几乎都是他自己招揽来的,从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大将,都是他思贤若渴,诚心待人所得。刘备也正是靠着这些文臣武将,慢慢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image.png

  而诸葛亮掌权之后,事无巨细,都是靠自己一个人专断。这种工作狂式的执政方法,不但拖跨了自己的身体,也耽误了蜀汉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知道实践出真知,一个人才如果得不到锻炼,也很难成长。

  如果说诸葛亮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堪大用,那么我们也没看到诸葛亮四处求贤的记载。而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知道延揽四方英才,所以蜀汉的人才断层,诸葛亮要负一定的责任。

  二、外结孙权政策执行不到位

  蜀汉立国之基,在于两件事。一是跨有荆州和益州之地,二是与孙权结成战略同盟。但是蜀汉在事关生死的战略决策的执行上,犯了很大的错误。

  荆州乃四战之地,不但对蜀汉意义重大,对东吴的长江防线防守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东吴自赤壁之战后,一直没有舍弃对荆州的觊觎之心。而蜀汉的荆州守将关羽却盲目自大,发动襄樊战争。虽然取得了局部战役的胜利,但被东吴抄了老窝,关羽不但丢了荆州,也丢了性命。

image.png

  荆州一失,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已无法实现,更为严重的是刘备气急攻

  心,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动对东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果是蜀汉大败,不但失去了数万精锐部队,刘备也病死在半路。

  当然,荆州的丢失,不能怪诸葛亮。但是蜀汉丢了荆州之后,已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本钱,之后任凭诸葛亮如何雄才大略,也只能对魏发动局部战争,没有办法双管齐下,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了。

  三、六出祁山,加快灭亡

  荆州丢失,诸葛亮要做的是面对现实,经营好益州和汉中,以等时机。如果蜀汉坚持这种方针,也许能支撑得更久一些。

image.png

  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本人在隆中对时,说过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可是他在平定南方之后,并没有向西发展,也没有“待天下有变”,而是急不可待的挥师向曹魏进攻。诸葛亮的理由是“坐而待之,孰若伐之?”这种策略真的对吗?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基本上都是蜀汉率先挑起的战争。当时魏国的主要精力并不在蜀汉身上,而是在江东的孙吴政权身上。如果诸葛亮能冷静一点,乘魏吴大战之机,埋头于国内发展,或者做好“西和诸戎”的外交工作,为蜀汉争取到强大的后援,是不是比一味进攻要好一点呢?

image.png

  史书上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制定的军事方针是否全部正确,有着很大的争议。其实当时天下形势并不稳定,蜀汉是有很多“天下有变”的机会的,如果是在合适的时机发动北伐,会不会效果更好?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也无法重置历史,让诸葛亮再来一遍。我们只能说蜀汉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这种谁该负责的讨论,也不过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