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和赵匡胤没有大杀功臣?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范蠡说: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张良深得此道,汉朝建立后立马急流勇退,尤其在目瞪韩信、彭越等人的下场后,想起了范蠡“蜚鸟尽,良弓藏”的故事。

  他选择隐出朝政,因此在汉朝功臣中是少数得到善终的。

  然而同样是开国皇帝,李世民和赵匡胤却并没有选择大杀功臣,这其中是为什么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但实际上在整个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渊都相当没有存在感;

  唐朝一半的江山几乎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破薛举、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奠定了前期唐朝的稳定;

  中期开疆拓土,征服周边民族,把唐朝的疆域推上巅峰。

  几乎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朝的建立。

  而李世民和赵匡胤不杀功臣,其实并不是李世民和赵匡胤心地善良,毕竟李世民弑兄,赵匡胤篡位,这些都是狠角色。

  李世民和赵匡胤之所以不杀功臣,是因为当时的势力格局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李渊家族是典型的门阀世家,远的不说,就说从李渊的父亲开始,李氏一族就在西魏、北周和隋朝历任高官。

image.png

  作为关陇贵族中的典型代表,陇西李氏本身就是门阀士族的一员。

  最能体现这种门阀冲突的就是“玄武之变”,这场政变并不单纯是皇族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背后,也是门阀士族在角力。

  譬如李建成的背后有河东裴氏、王珪、魏征和薛万彻这些人在支持他;

  李世民的背后也有京兆杜氏、房玄龄、陈叔达、长孙无忌等人在支持,也有像徐世勣、李靖,宇文家族这些世家在观望。

  两个派系之间相互攻击,譬如李建成给李世民下毒,李世民诬陷李建成谋反。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大封功臣,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看这二十四功臣的出身就会发现,几乎鲜少有布衣出身的,只有像魏征、程咬金、秦琼完全是布衣出身,其它基本上都是世家门阀出身。

  尽管隋唐交际时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已经大大下降,但是在经历北周到隋唐相交的动荡后,许多门阀士族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相反乱世反而给予这些士族大家们孕育发展的机会,像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刘政会这些都属于世家大族。

  柴绍、长孙顺德更是出身皇族,所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彼时朝中还有之前遗留下来的许多北周、隋朝时代的官宦世家。

  像徐世勣、李靖和宇文家族,几乎可以说隋唐交际以后的势力格局变化并不大,只不过国号变了一下,皇帝换了一下。

image.png

  杨坚是李渊的姨丈,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所以你会发现势力还是原来的势力。

  另一方面李世民家族本身又是一个大门阀,庞大的士族资源反而让李世民不必担心自己的统治会受到威胁。

  反而是像刘邦、朱元璋这种布衣出身的皇帝非常喜欢大杀功臣,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赵匡胤是后周旧臣,他建立的宋朝几乎也是什么也没有变,就是国号变了一下。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赵匡胤虽然没有大杀功臣,不也是采用了“杯酒释兵权”吗?

  实际上这是因为这时候的赵匡胤面临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赵匡胤比不上李世民,背后有一个陇西李氏在支持他。

  赵匡胤是半推半就被推上皇帝宝座的,为了获得后周旧臣的支持,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变动。

  你原来是做什么官,就继续做什么官。

  但是赵匡胤免不得还是担心,就像他对那些武将说的:

  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意思就是谁不想荣华富贵,如果把黄袍披在你身上,就算你不想,难道还由得你吗?

  赵匡胤这番话是掏心窝子的话,道出了他自己的担忧,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困境。

  因为这时候宋朝的政局还没有稳定,换言之赵匡胤虽然是皇帝,但是他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和权威可以支配这些后周旧臣。

  他自己心里都是心虚的。

  换言之,赵匡胤自己也不敢轻易杀功臣,因为这很可能会逼反他们。

  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是刘邦那时候无法相提并论的,汉朝江山市刘邦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打下来的,他有权威。

  但赵匡胤不同,他是被人家推上去的。

  就像他说的,别人可以把他推为皇帝,当然也可以把另一个人推为皇帝。

  所以赵匡胤自己心里也害怕,最终才想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这种比较委婉的方式。

  赵匡胤没有大杀功臣,但是也通过内部改革的方式来制约武将们的权力。

  他重用文官,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也算是对后周旧臣们的一种笼络。另一方面赵匡胤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认为最大的隐患在于武将。

  为了笼络大臣,宋朝的恩荫制度那是出了名的,士大夫的待遇之好也是历朝历代不能相比。

  这些实际上都是赵匡胤对官僚集团的一种笼络,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赵匡胤还对官制进行了改革。

  虚化了官员们的实际权力,所以宋朝官员活得相当滋润,既不用管事,但福利还不差。

  可见,李世民不杀功臣是有恃无恐,毕竟人家就是门阀士族出身;

  而赵匡胤则是有点心虚,不敢杀,所以只好极力笼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除了这些..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尽管他才智过人、战略高超,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魏东亭的遭遇引人深思。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皇帝赏识的官员,魏东亭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地位却在不久后急转直下,最终以被贬职收场。探讨..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会参与反对雍正帝的行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隆科..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帝的登基之路充满争议与斗争。他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尤其是对待兄弟们的态度,一直是历史学家和人们探讨的热点。雍正的兄弟们,这些..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