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枪打出头鸟,风骚死得早!!!司马懿早期靠着影帝一般的演技“埋没”自己,像个酱油党一样人畜无害,才能顺利的活到后期,闪攻孟达,对阵诸葛,架空魏氏......风骚的把司马家从一个小型的世家,变成了足以篡夺天下,实现三分归晋的巨无霸。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司马懿刚登上历史舞台,就进入了showtime!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曹操刚掌权那会儿,曹营五谋主之一的程昱举荐22岁的司马懿当上计掾。曹操念着司马懿老爹司马防在他困难时期的提携之恩,就同意了这事儿。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司马懿不确定曹操在乱世中的生存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上计掾这种跟着太守查账的九品小官,所以就使出了程昱以前拒绝刘岱招募的大招——装病!(也难怪程昱会举荐司马懿)

  曹操那么多疑,肯定不会别人说啥自己就信啥,就派了刺客去试探。结果刺客刀都架身上了,司马懿愣是瞪着眼看着刺客一动不动,将瘫痪伪装到底。

  司马懿这一“病”曹操是信了,但也把自己政治生涯硬生生的“埋没”到了七年后。“建安十三年,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这时候曹操根深蒂固,权倾朝野,虽然同意了首席幕僚长荀彧对司马懿的举荐,但也对征辟的行者下令,如果司马懿再犹豫磨叽,别客气直接怼他,所以司马懿半推半就的干了文学掾(相当于曹操秘书)。

  伴君如伴虎,司马懿这个“强扭”来的瓜,虽然可以出入相府,但是在曹操这儿真心没有太大的份量。那会儿曹营里面文有幕僚长荀彧、鬼才郭嘉、奇才贾诩、谋主荀攸、程昱等人出谋划策;武有夏侯淳、夏侯渊、许褚、典韦、张辽等人征战沙场;司马懿一个才29岁的新人,放这群老油条里还真是不太显眼,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也许当时司马懿真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来为自己正名。嘴上说的再好听,都不如拿出点儿实际的东西更让人信服,这一点不论什么时候都成立。

  司马懿没有资历去跟这些大势已成的曹营大佬死磕,他默默的念着自己的四字真言:“稳住别浪、稳住别浪......”埋没自己,兢兢业业、毕恭毕敬的去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如此司马懿还因为“狼顾之相”的事儿,被曹操贬去当马夫,当伙夫......熬了很长时间才打消了曹操的顾虑。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行常人所不能行,决常人所不能诀,成常人所不能成!

  建安二十一年,司马懿借着曹丕的帮衬升任太子中庶子,开始在曹操眼前露脸,为曹丕争宠夺嫡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三年,司马懿混到了丞相军司马的位置,开始在曹营军队发光发热,给曹操提出了“屯田”的建议,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帮曹军解决粮草的后顾之忧。

  结果司马懿发力没两年,曹操就病死了。发丧期间司马懿将所有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顺利成章的得到了曹丕的恩宠。瞅准机会果断出手,将新旧政权的动荡,变成了自己上位的契机。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五年时间,司马懿爆发式的升职加薪,成了曹魏阵营中的核心人物。这会儿司马懿功绩有了,资历有了,跟皇帝还是老交情,熬了那么多年,以前压头上那些老油条也基本没了,不需要再埋没自己,完全可以倚老卖老正经的开浪。

image.png

  不过人家司马懿并没有掉以轻心,挥霍这来之不易的根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司马懿继续贯彻“剩者为王”的理念,靠隐忍、装病、稳扎稳打的耗死了诸葛亮,曹睿,曹爽......从一次次被贬中找到翻身的机会,为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司马懿早期的被埋没,让他错过了群雄并起的红海厮杀,让他有时间提升能力,凝聚势力,在兵微将少的三国末期脱颖而出,渔翁得利。如果司马懿过早的绽放自己的才华,很可能会像同龄的庞统一样英年早逝。死掉的天才会让人惋惜,但是绝对不会被人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曹丕登基背后的三大功臣:司马懿、贾诩、吴质谁的影响最深?

      曹丕能够从曹操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辅佐:司马懿的深谋远虑、贾诩的决胜千里、吴质的奇谋百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曹丕..

    曹丕登基背后的三大功臣:司马懿、贾诩、吴质谁的影响最深?
  • 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贾诩、吴质还是司马懿?

      曹丕能够从曹操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最终登基称帝,离不开三位关键人物的辅佐:贾诩的深谋远虑、吴质的奇谋百出、司马懿的隐忍辅佐。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曹丕..

    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贾诩、吴质还是司马懿?
  • 崤山奇缘:司马懿与胡昭的生死师徒情

      在三国时代的烽火硝烟中,司马懿与胡昭的相识如同一道清流,既有乱世中的生死相依,又有师徒间的智慧传承。这段跨越半生的交情,始于崤山的一次求学,深于一次惊心动..

    崤山奇缘:司马懿与胡昭的生死师徒情
  • 司马懿的暗夜梦魇:揭秘让冢虎颤抖的三位隐形克星

      三国博弈的棋盘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翻开史书细察,这位"冢虎"真正的恐惧,却源自曹魏阵营中三位深谙制衡之道..

    司马懿的暗夜梦魇:揭秘让冢虎颤抖的三位隐形克星
  • 诸葛亮与司马懿:生死之序与寿命长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然而,这两位智者的生命轨迹却有所不同,..

    诸葛亮与司马懿:生死之序与寿命长短
  • 司马懿与诸葛亮:早年名声差异之探秘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无疑是两位最具代表性的战略家与政治家。然而,尽管两人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司马懿与诸葛亮:早年名声差异之探秘
  • 司马懿:历史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曹魏政权乃至西晋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

    司马懿:历史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 诸葛亮与司马懿:智谋与权谋的巅峰对决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英雄辈出、智谋横行的时代。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作为蜀汉与曹魏两国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

    诸葛亮与司马懿:智谋与权谋的巅峰对决
  • 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为何终生未伐蜀?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谋对决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战场上多次交锋,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然..

    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为何终生未伐蜀?
  • 司马懿遗言与司马昭篡位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对决而著称。其中,司马懿作为曹魏的重要权臣,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关于他临终前的遗言是否让司马昭篡位的..

    司马懿遗言与司马昭篡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