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举鼎命丧,孟贲为何无辜被诛九族?
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秦武王嬴荡以其孔武有力、好战成性而闻名于世。然而,这位壮志凌云的国君却因一时冲动,举鼎而丧命,更为离奇的是,此事还牵连到了一位..
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死后为何有人升官,却有人灭族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两个人的待遇竟如此不同?
秦国在经历过,之后,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当君位传到秦武王的时候,秦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时期,随即秦武王便有了取“周”而代之的想法。
秦武王四年即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入洛阳,秦武王大摇大摆的进了“东周”的都城。在周王室的宫殿中,秦王看到了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九鼎为大禹所铸,其上刻着九州的人口与赋税状况。为了显现自己的英武,也为了昭告天下人秦代周的“天意”,秦武王便萌生了举鼎的想法。
秦武王命身边的近臣孟贲首先举鼎,孟贲应声而试,大鼎只是动了几动。秦武王正要自己亲自出马,身边的大臣任鄙便马上规劝,认为此事风险极大,大王贵体不可亲身犯险。秦武王哪能听得进去?随即便上前举鼎,可是铜鼎太重,秦武王实在坚持不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大鼎落下时直接砸在了他的膑骨上,疼的他当场背过气去,到了深夜时分,不知是失血过多还是细菌感染,秦武王很快便气绝身亡。
秦武王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到了秦国后,秦国上下朝野大惊。当时的秦国右丞相为樗里疾,马上开始筹办秦武王的丧事,秦国上下各公子也开始了相互的争斗,可最终还是以秦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为君胜出,算是稳住了差点内乱的秦国。
如此重大的事情,樗里疾当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导致秦武王举鼎而死,需要从两个人查起,一个是孟贲,另一个是任鄙。
在秦武王举鼎的时候,孟贲曾经跟着秦武王一起举鼎。秦武王其实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之时,而此刻的孟贲不但不劝阻,反而还要去与秦武王一起嬉闹,这无疑促成了秦武王被鼎砸死的悲剧。
樗里疾在对待孟贲的问题上非常果断,引用《史记》中的一个词,叫作“族灭”,换句话说就是灭族。
当然,此时还有另一个相关责任人任鄙,他也要为秦武王的死负责。在秦武王自不量力举鼎时,任鄙的做法与孟贲正好相反,他力劝秦武王不可鲁莽,以“尊者不涉险”为由进行劝阻,充分的尽到了臣子的责任。
樗里疾认为此人忠心护主,于是便在魏冉的推荐下,让其做了汉中郡守,算是为他的忠心与直谏进行了应有的奖励。
自古以来有句话叫作“文死谏,武死战”,意思就是说文臣死于进谏,而武将死于沙场。君主并非圣人,在面对一些事情时,难免会有一些偏激与误解,故此才需要手下的大臣给予纠正和劝导,方能使君王走向正轨。
在君王面对危险时,一味顺着君王的言行而行事者,顶多算是一个宠臣,有可能靠着逢迎拍马升官进爵,更还可能被当成祸首而丢命。
可是忠直之臣必然会直言进谏,即使很可能由于言语过激而惹怒君王,但这绝对是忠臣应该干的事情。
从秦武王两个臣僚的命运来看,这与现代的职场如出一辙。不是每一个领导都精明强干,不少领导都喜欢瞎胡闹,而跟着领导胡闹的人,虽然一时间会得利,但最后绝对没有好下场,只有那些本本分分做事做人的员工,才是真正的好员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秦武王嬴荡以其孔武有力、好战成性而闻名于世。然而,这位壮志凌云的国君却因一时冲动,举鼎而丧命,更为离奇的是,此事还牵连到了一位..
秦武王嬴荡,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秦武王嬴荡,当然,这个名字有点小猥琐,但是这只是同音的缘故,大家不..
秦武王死后,他把王位传给了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在周..
秦武王为秦惠王之子,因其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所以常以斗力为乐,凡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东周列国志》曾经描述秦武王身边的一员大将名..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秦武王的故事。 秦武王嬴荡是秦国历史上一个奇葩短命的皇帝,但..
还不知道秦武王嬴荡为什么会被嘲笑两千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按照贾谊的《过秦论》,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离不开先..
你了解秦武王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人的力气大,人们常会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力能扛鼎。这个词最初是司马迁用来形容西楚霸王项羽的,“..
秦武王嬴荡,秦惠文王之子。名字尽管比较雷人,但也是一位西楚霸王项羽式的人物。天生神力,作为一国之君却喜欢跟下臣争凶斗狠,比谁的力气大,用的人也基本上是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