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光花了26年的时间才下定决心立储?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道光帝在写传位诏书的时候,将所有的太监都赶出殿外,然后才书写了立奕訢为皇太子的朱谕。但清宫内外很快就有了传言——奕訢已被立为皇太子。那这样的机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据说,被赶出殿外的太监们,深知道光帝有隐秘的大事要处理,故而远远地通过窗户窥伺道光帝的一举一动。他们发现道光帝在书写谕旨时,最后一笔拉得特别长,由此猜想其书写的是奕訢,这件事就传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兴,就改立了奕詝。

image.png

  显然,这个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可信度极低。不过,这一传言却说明道光帝在立储上,的确是破费踌躇,左右为难。但这并不说明道光帝完全没有主见,在立储问题上,他还是有着很细致的考虑的。

  两位立储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

  就奕詝和奕訢的个人情况来看,以当时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奕訢更有优势。奕詝其人性情稳重内敛,给人以忠厚仁德、谦恭温良的之感,实际上他遇事优柔寡断,魄力不足。加之在师傅杜受田的教导下,奕詝学习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诗文习作之类。

  在道光时期,这些所谓的“正道”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形势,更无从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严重的内忧问题。而奕訢聪颖敏达,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且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相比而言,更具趋新应时之锐气。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奕詝因为在南苑围猎时,不慎坠马,摔伤大腿,后经御医的精心治疗,虽无大碍,但多少留下些残疾,行动大为不便。而奕訢则身体健康,文武皆能。

  道光帝对这两位皇子非常了解,仅从个人情感而言,他无疑更偏爱奕訢,并愿意立其为皇太子。但有两个因素也是道光帝不得不加以考虑的。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立储原则向来遵循立嫡立长

  有嫡立嫡,有长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皇子间的皇位争夺,维持封建社会中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政治伦理道德。尽管这样可以保证皇位的平稳继承,但同样也有副作用,即立储时只强调嫡长,在德行方面会有所欠缺,结果是平庸的皇子做了皇帝,而贤能的皇子为其所制,这样的特点在明代就十分突出。

  上面提到,清初时期并不遵循立嫡立长原则,而是采用选贤举能的办法。不过,入关之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在立储问题上又不能无所顾忌。从乾隆帝开始,就有了立嫡立长的苗头,道光帝本人就是典型的案例。

  道光帝自从皇后佟佳氏死后,奕詝生母被封为贵妃,统率六宫,后又被封为皇后。与奕訢的生母静妃相比,显然后嫡庶之分;况且奕詝长奕訢一岁多,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道光帝都应立奕詝为皇太子,这一点便是奕詝的优势。

  第二,道光帝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观念的影响

  从主观意图而言,道光帝未必就一定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但客观上却是率由旧章、事事依祖制办事,因此在立储问题上,他更倾向于能维持政局和国家平稳的守成之君。因此,有几件“小事”最终让笃守祖宗之法的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春,道光帝亲率皇子去南苑行围打猎。诸皇子从皇宫高墙深院中被解放出来,个个跃马扬鞭,争先恐后,张弓搭箭,在父皇面前一展才华。这个时候,唯独奕詝没不发一矢一枪,不伤一禽一兽。

  道光帝发现奕詝一无所获,心中不快,但还是心平气和询问原因何在。奕詝回答:现在正值万物复苏滋生,是鸟禽野兽生长繁育之时,我实在不忍心去伤害这些生命,更不愿“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相争”。道光帝听后龙颜大悦,称赞说“是真有君子之度也”,于是暗自决定了储位人选。奕訢在这次围猎中虽然斩获颇多,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输掉了这一局。

  还有一则流传颇广的说法源于《清代野史大观》,说道光帝晚年患病,召见奕詝和奕訢前来入对谈话,以便进一步考察两人的品格德行,并将借以决定储位。奕詝、奕訢在面见道光帝之前,就曾问计于自己的师傅。

  奕訢的师傅卓秉恬不敢大意,决定发挥奕訢才思敏捷、聪明伶俐的优点,要求奕訢凡是道光帝有所询问,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向道光帝展示自己的才识,力争以才、以能取胜。可以说这个策略也是正确的。

  但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技高一筹,他为奕詝确定了“避己之短,扬己之长”、“藏拙示德”的策略。他授意奕詝:若是在皇上面前条陈时政,讲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你不敌六爷,因此只能以仁、以德取胜;如若皇上向你们谈到自己年老多病,不久于此位的话,你只管伏地痛哭流涕。

  结果恰如杜受田所预料的那样,道光帝十分高兴,认为皇四子奕詝仁孝,储位遂定。这样,奕訢又输掉了第二局。

image.png

  皇四子奕詝终继大统

  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帝终于下定决心,立奕訢为皇太子。其建储朱谕为:“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立储后不过三年半的时间,道光帝病情愈加严重。自道光三十年正月初四日起,皇太子奕詝即开始“代阅奏章,召见大臣”,履行皇帝的权力了。

  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崩逝。十七日,奕詝以嗣皇帝名义封奕訢为恭亲王。正月二十六日,爱新觉罗·奕詝正式即位,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道光帝选择了奕詝,就意味着大清选择了奕詝。且不论咸丰帝奕詝的个人贤愚功过如何,仅就奕詝与奕訢两人寿命长短而言,道光帝的选择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当然,这一点这是人所不能预见的。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道光帝立奕訢为储的话,情况将会如何呢?

  奕訢死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享年66岁,一生共有四子,奕訢死时,长子、三子、四子均以先他而死,但其次子载滢已年仅四十。姑且不去推测说奕訢是否比奕詝更为优秀,是否更能适应国内形势的变化,是否将大清国这一艘巨大而残破的航船驶向安全的港湾,也不去评论载滢是否成才成器。

  但有一点几乎是无可置疑的,即载滢必可于成年之时,较为顺利地继承皇位,清王朝当不会因皇位继承人年龄太小,而导致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出现,更不会出现以后连续两位清帝死后无嗣,而产生大清王朝皇位继承危机与朝局的动荡。遗憾的是,历史终究还是选择了奕詝,而奕訢注定是生不逢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除了这些..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尽管他才智过人、战略高超,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魏东亭的遭遇引人深思。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皇帝赏识的官员,魏东亭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地位却在不久后急转直下,最终以被贬职收场。探讨..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会参与反对雍正帝的行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隆科..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帝的登基之路充满争议与斗争。他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尤其是对待兄弟们的态度,一直是历史学家和人们探讨的热点。雍正的兄弟们,这些..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