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其实想夺得皇位轻松一举 为什么到底都没有称帝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多尔衮权势滔天为什么不称帝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及多尔衮,可能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世人关于其为何不称帝,向来是争论不休。总体而言,人们认为多尔衮有两个时期可以称帝,一是在皇太极去世之后,一是在成为摄政王且地位稳固之后。简要地说,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其实是想夺得皇位的,然而此时其势力尚不足以达成这一目标;成为“皇父摄政王”后,多尔衮在各方面逐渐向皇帝的标准靠拢,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他其实是很可能称帝的,然而他却在39岁时就猝然离世,根本没有时间踏出称帝的最后一步。

image.png

  ▲清太宗皇太极剧照

  由于皇太极是突然离世的,谁也没想到,而皇太极本人又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各方围绕皇位斗争激烈。多尔衮是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当年在皇位争夺战中输给兄长皇太极,这次他决定卷土重来,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是他的坚强后盾,正白旗、镶白旗则是他的支持者。然而皇太极长子豪格已经成年,他也对皇位志在必得,同时他还得到正黄旗、镶黄旗旗主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豪格本人还是正蓝旗旗主。

image.png

  ▲满洲八旗盔甲

  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关头,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的态度起到了一定作用。济尔哈朗曾被多尔衮欺负过,所以济尔哈朗在感情上更倾向于豪格,他准备支持后者。在他的支持下,两帮人马斗得更是难舍难分,隐隐有内乱的迹象。考虑到当时局势并不稳固,多尔衮便提议由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这下,鼓吹应由皇太极之子继位的豪格,没了反对的理由,毕竟福临是皇太极的儿子。另一方面,正黄旗、镶黄旗的人之所以支持豪格,是因为他们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对他们来说,无论是豪格还是福临,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最终,多尔衮和豪格鹬蚌相争,福临渔翁得利,坐上帝位。多尔衮的第一次称帝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image.png

  ▲紫禁城掠影

  福临上位之后,大清的内部开始恢复稳定的状态。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顺治帝在笃恭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此后,多尔衮凭借自己的功绩,获得了愈来愈大的权势。同年九月,顺治皇帝在听从多尔衮的建议迁往北京后,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此外,他还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政治待遇上,多尔衮从当年诸王之中排名第三,做到了凌驾于诸王之上。

image.png

  ▲多尔衮朝服像

  从这一刻开始,多尔衮的地位已经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围猎、出师等大型场合时,王公贵族们都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多尔衮若是要返回王府,众人则需送至府门。遇到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入宫朝贺顺治帝之后,就得集体去王府朝贺多尔衮。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每次调兵都要奏请钤印导致延误军情为由,直接将皇宫之中的顺治皇帝信符玺印全都搬到自己府中收藏备用。从这一年开始,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都是20种。

image.png

  ▲今人扮演的满洲八旗士兵

  只不过多尔衮也知道注意影响,所以每一种的具体数目上还是要比皇帝略少一些。不过考虑到此前摄政王的仪仗只有15种,便不难发现多尔衮的野心越来越膨胀,与皇帝的差距也越来越小。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皇父摄政王”。此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如果只是礼仪排场方面向皇帝看起也就罢了,在政务方面,多尔衮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虽然摄政,但明面上还要请示下小皇帝。如今,多尔衮自行裁端,而且同样是称诏下旨,俨然与皇帝无异,还能随意罢黜和任免官吏。到后来,多尔衮更是公开和顺治皇帝打擂台,“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image.png

  ▲顺治帝福临剧照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拉那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到这一步,要说多尔衮没有称帝之心,三岁的小孩子都不信。奈何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十一月,多尔衮率部在古北口外打猎,或许是不小心或许是突发意外,多尔衮不慎跌于马下,伤势非常严重。加上当时又正值严冬,多尔衮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到十二月初九,多尔衮便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撒手人寰,时年三十九岁。随着多尔衮的去世,他第二次称帝的机会自然也就灰飞烟灭。

  参考资料: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多尔衮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