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相张居正:生平与功绩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张居正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被誉为“千古一相”。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在明朝中后期推行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对后世..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居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只要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应该都知道一个人,他就是大明首辅张居正,有人说张居正为明朝延长的半个世纪的寿命,是明朝中后期力挽狂澜的人物,他施行的万历新政一度让明朝起死回生但是随着张居正的死,万历新政几乎被万历皇帝全盘推倒,明朝继续走回了原先的老路。
张居正本就是天才,但是天下天才虽多却只出了一个张居正,这是因为张居正具有他人没有的政治智慧,他处事圆滑信念却坚定,目标明确,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张居正能够有这样的能力除了因为他的聪明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生活经历。
寒门出贵子
张居正算是寒门出贵子,他在给自己老师徐阶的请假条里说:“窃念正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这句话就是希望老师念我家境不好,能够让我回家看看的意思。要知道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阶级壁垒是很难被打破的,但是张居正出身贫寒却有大志,他并不认为出身贫寒就一辈子只能如此。
他说:“王谢子弟,或杂在庸流,而韦布阎巷之士,化为望族”。王谢是指那些豪门,晋与门阀共治天下,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是当时门阀当中最顶级的,现在也平庸了,而原来那些穿着粗布衣服的却化为了望族。张居正这句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意思,所以张居正是很有自信的,而这样的自信是张居正能够权倾朝野的基础。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标有自信才行。
仍然稚嫩的张居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这段话我真的非常喜欢,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这段话,人的一生必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你也不会是什么都会的,只有经历过挫折,经历过低谷,坐过冷板凳你才能够静下心来去观察,去学习。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身处局中自然难窥全貌。
张居正的经历就可以用这段话来形容,几乎所有盖棺定论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经历。张居正少年天才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十二岁考进一个不错的大学的感觉了。
十三岁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顾璘认为十三岁的孩子中举人会太过于自满,就是咱们说的人肯定就飘了,以后肯定成不了什么大事了,所以他希望张居正能够历练历练。这件事情对于张居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张居正后来是非常感激顾璘的。张居正说道“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而后来的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嘉靖二十三年张居正参加会试失败了,这件事对于张居正打击应该是很大的,上次是因为顾璘的好意,这次却是因为自己不行。我能理解这种感受是因为我高考第一年落榜了复读了一年,当时查到成绩回到家中觉得街坊邻居都在嘲笑我,其实并没有,因为当时他们又不知道我没有考上,但是自己总感觉别人在说,脸上火辣辣的不敢见人。不知道张居正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没有感觉到别人在说:就他那样还天才,上次说什么是巡抚赏识他为了历练他,那这次咋又没考上,又有谁要历练他?也许上次就是他没考上怕丢人说出来的谎话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怕的是跌倒了就躺着不起来,不敢再往前走了。张居正在这次失败之后就总结了经验教训。
“我年纪还小就能够登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天才,考上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荒废了学业”。(这段是我翻译的)
所以说之前顾璘磨练他是对的,要不然也许受到的打击会更大,或者最后就成了唐伯虎那样的人物,只不过这样大明就少了一位治世之能臣了。从那次会试失败以后张居正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了,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去努力,去学习,于是第二次会试张居正中了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张居正的成熟
庶吉士其实就是翰林院的一个闲职,一个韬光养晦的地方,一群人在这里写写文章追古论今。当翰林院的人还在说如何做唐朝的诗句汉朝的文章的时候,张居正已经看到二十年后的明朝,这就是张居正和别人的区别,他非常的有先见之明。
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上了一道奏疏《论时政疏》,在嘉靖朝除了例行章疏以外这是他唯一以此上疏,张居正的治国才能和敏锐洞察力在这道奏疏中就能够很完美的显现出来。
张居正认为现在国家问题虽然很多但是主要有五个问题。第一点是宗室:“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待宗室者,礼亲甚隆”。明朝对宗室实在是太好了。第二点就是“庶官疾旷”,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第三点是“吏治因循”,大家做事都循规蹈矩,官员的考核也是敷衍了事。第四点是“边备未修”,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嘉靖时期北有鞑靼占据河套,南有倭寇袭扰东南。第五点是“财用大亏”,朝廷财政入不敷出。
张居正提出的这五点和人们总结的明朝灭亡原因很像。待宗室过于优厚导致宗室欺压民众,即使是没有爵位的,只要祖上是朱元璋的也能够横行乡里。而且宗室数量太多让明朝收不上来税,他们就像是寄生虫一样喝大明王朝的血。
“庶官疾旷”“吏治因循”不正像张居正死后的党争吗?皇帝不问政事,朝臣只顾攻讦对手,中央的官员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空额,竟然没人当官,那么朝廷机构的办事效率自然是非常的。“边备未修”,万历末年明朝的军队接连损失掉对于建州的掌控,尤其是萨尔浒之后明朝基本上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方式,这正是边备未修,军队打仗不行。而“财用大亏”就更不用说了,明朝末年朝廷没钱,而且很多钱都浪费在了不该浪费的地方。
张居正的《论时政疏》可以说是直指明朝的痛点,但是他的这篇奏疏没有得到嘉靖皇帝的重视也没有得到严嵩的重视,所以他再也没有上过类似的奏章,他不是海瑞那种人,他处事圆滑不漏锋芒,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没有坚持。终于在嘉靖死后他从自己的恩师徐阶身上找到了机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而裕王朱载垕正是后来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上台以后自然会任用以前亲近的人,而这些人张居正都认识,关系还不错,这就是张居正的人脉,张居正也因为和隆庆的关系当上了东阁大学士。
隆庆六年小万历皇帝登基,高拱被驱逐,张居正终于成为了内阁首辅,他终于能够开始自己多年的抱负,而他所想要解决的正是当年《论时政疏》中所提出的问题。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但是他同样没有能力动宗室,所以这点我们不讲,而其他的问题他都有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张居正主持的“万历新政”。
“一条鞭法”解决了“财用大亏”的问题,“考成法”解决了官员尸位素餐的问题,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戚继光和李成梁一左一右,在这期间明朝都是压着周围的国家打,解决了“边备未修”的问题。
张居正在嘉靖二十八年上的《论时政疏》中所提到的问题几乎都让张居正解决了,有超前的想法还能够做到,张居正可以说是一名优秀的社会改革家。
但是随着张居正的死,万历新政被废除,张居正所有的心血都被毁于一旦,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如果让我区区千字写完张居正我是做不到的,写张居正的人也很多,如果对于张居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张居正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感谢大家能够看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朱元璋称帝建国开始,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凤吹雨打,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
对明神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权力是改革的必备条件,要改变朝廷的腐败局面,必须掌握真实的权力。 张居正多次试探,万..
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把大明推向深渊!为什么这么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帝国财政的基础就是把人口、土地搞清楚,再加上点盐茶专卖,..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张居正死后,受到万历皇帝的清算,不仅被抄家,尸体也被挖出来鞭尸,我们通常总是从万历的个人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任上病故。..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明代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 隆庆六年(1572年),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现在的孩子如何不孝顺,甚至打骂父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好像都已经是“寻常事”了,都不能称之为“新闻了”。可是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古代..
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号人物,少年天资聪颖,连中乡试,举人,如不出意外,此人将是明朝历史上第三个连中三元者,但是一片大好的前途却因酒后吹牛被毁掉,从此在政..
张居正到底有没有啪啪万历的亲娘 最近,不少人跟我讨论张居正和李太后之间的特殊关系,一大部分都认为两人之间“有一腿”,笔者认为,二人惺惺相惜感情深厚是实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