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迫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的变法却被保留了下来。凭借着这套变法,秦国越打越强,终于蚕食六国,并吞八荒,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没有像历史上大部分改革那样人亡政息,而是继续发扬光大了呢?从商鞅被车裂到秦国统一全国,相隔百年,为什么其他诸侯国不能效法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image.png

  秦国能够对外保持极强的攻势,主要依靠的是军功爵制,这是商鞅变法中非常外显的一部分。

  简单的说,就是秦国的士兵每砍下敌军一个人头,官府就赏给他1级爵位、1倾田产、9亩宅基地、1个奴仆,军功爵位共有十八级(秦始皇时增加到二十级),达到五级及以上就能成为军官。

  因为军功爵制的存在,秦兵在战争中积极性极高,甚至出现了腰间别着人头在战场上冲杀的场面,因而也有了“虎狼之秦”的威名。

image.png

  六国畏秦如虎,但他们如果要效法商鞅变法特别是秦式的军功爵制,却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因为当时的六国都面临着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无地可分。

  如果没有土地,爵位就只是一张口头支票。而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将这种承诺落到了实处。

  当时的秦国,内忧外患,改革图强的呼声极高。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第一年就以强势手段重新划分了国内宗室公卿官吏的土地,所依据的就是首发先声的军功爵制。

image.png

  秦孝公与商鞅

  此举显然极大损害了国内的即得势力,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商鞅变法,高潮时一度发展到数千人到宫门外情愿,废新法,驱商鞅!

  然而秦孝公却不为所动,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并把这些宗族豪强都迁到了边城(可见当时秦国的君权已经十分强大)。甚至于,还规定了宗族子弟没有军功将会被除籍的严酷制度。

  如果变法仅止于此,那么秦孝公死后,变法必然会夭折,那些被损害了的人必然疯狂反扑,商鞅岂止于车裂,其变法也必然立时崩坏。

image.png

  商鞅之死

  商鞅变法就是一种突破性改革。

  在打压了第一轮反对浪潮后,秦国又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让一大批新的军功贵族冒出(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合作势力)。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又进一步推行新的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即土地私有化)、新的行政制度(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订户口,革除戎狄风俗(大家族群居改为小家庭单独立户)。在制度上保证了国家财税的充足,也为军功爵制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一个个小家庭户口征税和征兵,又通过战争不断收进土地,再按军功爵制分配土地,让更多小家庭涌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闭环。

  秦国在百年统一战争中屡屡受挫,却打不垮,打不弱,反而越战越强,诚然与秦国有崤山天险的地缘优势有关,也与六国无法真正同心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秦国这套耐力极强的制度。

image.png

  秦孝公

  当然靠战功获得土地不可能毫无限制,因为土地总有分完的时候。于是秦国又规定,军功爵达到九级以上就不再轻易授予土地,而是改用税邑的方式补偿。土地有极限,财富无尽头。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秦国才真正实现了强势崛起。而随着时间推移,原先旧贵族势力也完成了转变,适者生存,强者更强,他们中有的甚至还通过军功取得了比之前更显赫的地位。

  到最后,秦国举国上下都成了变法的受益人,那么又有谁还会去反对它呢?

  商鞅之死,实是人们对其个人在变法过程中“刻薄少恩”的愤恨,而不是对其变法的清算。史载,商鞅死,“秦人不怜”。

image.png

  那么,六国为什么没有借鉴秦国的变法经验呢?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

  六国的情况各有不同,虽然他们中也有的推行了郡县制、类军公爵制等制度,但土地制度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六国无法复制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

  战国前期曾称霸一时的魏国,其所施行的“魏武卒”制度也是一种按军功授田的制度,但获益的对象仅限于“魏武卒”,也就是军中的精英部队而已。更何况,随着魏王的滥赏(曾一次性赏赐了八千倾土地给几个贵族,而当时一倾土地就足以养活一家人了)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最终连这种不完全的制度都无法维持,更何况秦国那种全民都能获田的制度了。

image.png

  魏惠王时魏国衰落

  其他几国,南边的楚国军政长期被昭、景、屈、项等世家大族把持,君主集权程度是六国中最低的。楚国要借鉴推动商鞅变法,很可能连第一步都走不出去。

  东边的齐国,虽有稷下学宫这样的学术中心,但军政也被田氏贵族垄断,要撼动这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太难了。何况齐鲁文化也与秦国截然不同,比如齐鲁对工商业的态度,就和商鞅的重农抑商背道而驰。

  韩、燕两国,实力最为羸弱。韩国最倒霉,四周都被强国环绕,谁都能来插一脚,根本无力推动改革。燕国倒是有改革称雄的决心,但可惜长期被赵国如虐狗般吊打,而且内乱不断,燕昭王之后,内政更是趋于保守。

  与秦国军政最为接近的是赵国,但在土地政策上,赵国和列国一样都趋向于优先满足贵族阶层的需求,最终导致其耐力不足。而在军事上又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以宗室代替大将(赵括代廉颇、赵葱代李牧),错失了一次次大的机会,终于在秦赵争锋中败下阵来。

image.png

  归结起来一句话,六国因土地政策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无法效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这是根源。其他因为国内外形势、地缘、执政理念和机遇的各种不同,导致他们没有效法商鞅,则是外因。

  六国除韩、燕以外,魏、楚、齐、赵都曾称雄一时,但最终衰落,被后起的秦国吞灭,不得不说,商鞅变法的不可复制性,是其中一大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其非凡的统治手段和辉煌的成就闻名于世。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然而,除了这些..

    康熙为什么叫康麻子
  •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赵抃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他不仅令同僚敬畏,更是让宋..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什么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在婚礼的众多传统习俗中,新娘手捧花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这束精心挑选的花束不仅装点了新娘的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浪漫传说。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

    真相让人崩溃:新娘结婚时候为什么要手捧花?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皇帝,虽然在位期间权力被曹操等权臣把持,但他始终是名义上的汉朝正统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刘协为何没有选择投靠当时同样打着汉室宗亲旗..

    刘协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历史背景与个人抉择的深度解析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尽管他才智过人、战略高超,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失败
  •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在康熙年间的官场,魏东亭的遭遇引人深思。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皇帝赏识的官员,魏东亭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他的地位却在不久后急转直下,最终以被贬职收场。探讨..

    魏东亭为什么被贬
  •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在清朝雍正年间,八王议政事件是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隆科多作为当时的重臣,为何会参与反对雍正帝的行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隆科..

    八王议政隆科多为什么反水
  •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雍正帝的登基之路充满争议与斗争。他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尤其是对待兄弟们的态度,一直是历史学家和人们探讨的热点。雍正的兄弟们,这些..

    雍正为什么不喜欢隆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