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国灭为什么会称为成笑柄?与王家共天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西晋国灭成笑柄,前人复被后人笑,东晋立国奇葩,与王家共天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晋初年流行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时间延续了大概二十多年。

  现代人读这六个字,可能不知道里面包含的意义。

  这里特别展开来说一说。

  话说,西晋开国,若以灭东吴算起,国土面积是很大的,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达543万平方公里。

  但是西晋统治者自己作死,先是立了个脑袋不灵光的晋惠帝为帝,又立了个爱好争权夺利的妒妇贾南风为皇后,把政事搞得一团糟,这就引发了司马家的许多叔伯兄弟看着心烦意乱、嗓子眼里冒烟。

  实际上,也有点怪不司马家的这些叔伯兄弟。

  想想看,当年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虎视狼顾,睥睨天下的气势,是如何嚣张跋扈。

  而司马懿可不止只有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他的其他儿子全都不是善类。

  司马昭也不只晋武帝司马炎一个儿子,其他儿子中,还有比司马炎更优秀的。

  司马炎的儿子众多,却选了一个最次的为接班人。

  让这个接班人来掌管帝国,就像让一个三岁孩童守卫一个堆积着金玉珠宝的大宝库——守得了吗,他?

image.png

  全天下人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那么,与其让外人夺去,还不如自己家人抢到。

  所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的儿子,甚至司马师的儿子们,只要有一点兵权在手,都伸手来夺,于是引爆了帝国大动乱、大地震。

  参与内乱的司马氏王爷已经难于统计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八人: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亮、司马炎第五子司马玮、马懿第九子司马伦、司马昭的孙子司马冏、司马炎第六子司马乂、司马炎第十六子司马颖,史称“八王之乱”。

  这“八王之乱”已经引发西晋帝国内部迅速崩溃,外族又趁机风雨相侵,则西晋王朝的历史就定格在了公元316年,即从灭东吴算起,西晋止有37年国祚,悲夫!

  “八王之乱”是一个历史悲剧,也成了异族入侵者口中的一个笑话。

  永嘉奇祸之后,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掳到平阳叩见汉赵皇帝刘聪。

  刘聪笑嘻嘻地问:“你司马家的人怎么这么傻?骨肉相残,而且残到了这个程度?”

  毫无骨气的司马炽为了活命,一派奴态地阿谀道:“这可能就是天意吧。大汉是受天命而振兴的正统,我们司马氏不敢劳烦陛下亲自动手,就先把自己不符合天意的地方铲除干净了。假如我家人人都奉行武皇大业,精诚团结,岂不会妨碍陛下取天下了?!”

  一句话,说得刘聪乐开了花。

  刘聪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汉赵帝国灭亡也很悲惨,他的儿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所杀,且居于平阳的刘氏宗室无论少长皆斩于东市。刘聪本人及其父刘渊的坟墓都被掘开,尸体被拖出斩首,刘氏宗庙全部毁于一炬。

  汉赵大将石勒后来建后赵国,其侄子石虎在其死后,尽杀其子孙,篡夺了政权。

  石虎很自大,经常搂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在文武大臣面前埋汰西晋的“八王之乱”,说:“朕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氏父子兄弟要自相残杀,正是他们的自相残杀,才使朕有今天在中原称帝的机会。你等看仔细了,朕们父子情深,朕怎么会舍得杀我的娇儿!”

  石虎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咽气后,他的儿孙们便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出属于他们的石氏版 “八王之乱”,参演主角有太子石世和其他的石遵、石斌、石冲、石衍、石鉴、石苞、石祗等七个宗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刚好也是八个。

image.png

  只能说,权力是一柄神奇的魔权,谁对它产生了欲望,谁就会丧失理智。

  话说回来,西晋灭亡了,司马氏的故事还没有完,有下集。

  话说,司马懿有个儿子名叫司马伷;司马伷有个儿子名叫司马觐;司马觐有个儿子叫司马睿。

  司马睿世袭琅邪王,为人很低调,在“八王之乱”中,他尽量远离争端,避免战祸,以求生存。

  荡阴之战后,东海王司马越在诸王相争中,势力坐大,司马睿为求庇护,就依附上了司马越。

  司马越手下有一个参军,姓王,名导,字茂弘,小字阿龙。

  那么,司马睿和王导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中的主角了。

  王导的家乡在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琅邪王氏,那是琅琊临沂的大门阀世族!

  追溯这个族群的历史,可以从汉初开始。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里面的“翦”,就是王翦。

  王翦不但自己牛,他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也同样牛。

  秦灭六国,这王氏祖孙三代出力最多,皆受封列侯。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即迁于琅琊临沂,成就了这一名门望族。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原型王祥和二十四悌故事中“王览争鸩”典故主人公王览,都出自这一伟大家族。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和西晋最富名望的“大清谈家”王衍也是这一家族中的著名人士。

  王导是王览的长子王裁所生,他有一个堂兄,名叫王敦,是王览的次子王基所生。

  就是这两个堂兄弟,把王氏家族推向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比谢家还领先了好几个身位。

  司马睿为琅邪王,与琅邪王氏交往密切,尤其与王导交好。

image.png

  说起来,司马睿和王导还是同一年出生的,因为这层关系,更让他们间的交往增进了几分亲切感。

  司马睿依附上司马越后,得知王导和王敦哥俩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参军,另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扬州刺史,就都向司马越申请,把他们哥俩要了过来,让王导担任管自己的军事司马,让王敦担任军谘祭酒。

  话说,西晋灭吴之初,朝中大臣都说“吴人轻锐,易动难安”,认为江东难于管理。

  司马炎曾有封“幼稚王子”于吴的打算,时为淮南相的刘颂大惊失色,认为此议“未尽善”,主张以“壮王”、“长王”出镇。此事拖延到了八王之乱前夕,吴王晏始受封,但是并未之国。

  实际上,江东之地也的确难于管理。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江左侨姓门阀士族实力强大,地头蛇很多。

  陈敏、钱璯等人相继叛乱,所幸江东大姓周玘动员世家大族,出钱出力出人,配合晋政府“三定江南”,致使西晋虽灭,江东还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这才有了“衣冠南渡”、“五马化龙”的奇迹。

  所谓“衣冠南渡”,是指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

  “五马化龙”指的则是司马氏中的五位王爷: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达江东成就了王业。

  渡江之初,王导深深地认识到,琅邪王司马睿要在江东立定脚跟,就必须取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但是,司马炎刚刚灭亡东吴那会儿,中原人蔑称江东人为“亡国之余”,很伤南方士族的感情,现在的司马睿属于晋室中的疏亲,其本人资历又浅,人望又轻。故江东名士只是冷眼相看,都不愿主动到府里参见。

  怎么办呢?

  王导了一个办法,对曾经担任过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敦说:“琅琊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轻,兄长在军界混了多年,威风已振,应该帮一帮他。”

  正值三月游春时节,司马睿乘着肩舆,摆着全副仪仗,出外郊游,观看人们的修禊活动。

  王敦和王导,还有一大帮北方名士就在后面恭恭敬敬地骑马跟随。

  江东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了,都大吃一惊,不得不在路边拜谒。

  王导因而再向司马睿献策说:“古代的帝王,莫不礼敬故老,访当地风俗民情,谦虚克己,倾心招纳贤才。何况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正是需要人才之时!顾荣、贺循,是江东有声望的名士,只要招纳了这两个人,别人自然就都肯来了。”

  司马睿由是和王导前去造访贺循、顾荣,很快将两人招来。

  吴地之人遂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司马睿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以贺循为吴国内史。其余的纪瞻、周玘、张闿等江东名流也都一一委以重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倾覆,江东就成了一方净土,中原士族大批大批南迁。

  临沂王氏、太原王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颖川鄢陵(今河南郡陵西北)庾氏等望族都陆续渡江南下。

  王导劝司马睿起用南迁人士中的贤人君子,与他们共大事。

image.png

  司马睿非常听劝,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安排他们在王府里做官。

  这样,司马睿在王导的安排下,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四月,既晋怀炽司马炽被汉赵帝刘聪杀害后,晋愍帝司马邺也同样被刘聪杀害了。司马睿才在群臣的劝说下登上了皇帝位,改元太兴,是为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

  登位之日,司马睿盛情邀请王导同到御座上就坐,王导固辞。

  司马睿又再三邀请,王导解释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司马睿这才作罢。

  不过,也可以看出,这东晋政权,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建立起来的。

  这“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就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西晋国灭为什么会称为成笑柄?与王家共天下

      西晋国灭成笑柄,前人复被后人笑,东晋立国奇葩,与王家共天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晋初年流行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时间延续..

    西晋国灭为什么会称为成笑柄?与王家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