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崔琰布局之谜: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碰撞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荀彧与崔琰联手设局,以生命为代价逼迫曹操立曹丕为太子,这一情节将两位汉末名臣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荧幕转向史书,..
导读: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描绘成一个仁德的君主。把诸葛亮描绘成一个誓死效忠君王的忠臣,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但是这只是表现,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真有那么好吗?
网络配图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据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
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
第二、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只是留在后方做点儿后勤工作而已,在此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的排名也在诸葛亮之前。
第三、众所周知,刘备对二弟关羽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但是最终却导致了惨败的局面,如果刘备当时把关羽调入川中,而把诸葛亮和赵云留在荆州的话,那可能又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网络配图
第四、当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举兵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且刘备并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话语中足以见得刘备对法正才算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则还是略逊一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些学者们认为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
第一、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在战略思想上经常会有分歧,诸葛亮始终坚持自己在《隆中对》中的基本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孙吴,北伐曹操,这样才能兴复汉室,而且其中维护孙刘的联盟,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但刘备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他缺乏一定的战略思想,只想割据一方,能够称王称帝足矣,对诸葛亮的联吴想法不太重视,以致发生了夷陵之战。
第二、刘备对诸葛亮不是很信任,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吴国身居要职,并且作为吴国的使臣来讨过荆州,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刘备在任用人才时,也不会忽视掉的吧?
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史学名着《读通鉴论》中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有过非常深刻的分析,他写道,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
网络配图
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诸葛瑾),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
而白帝托孤事件,刘备允诺诸葛亮可以取刘禅而代之,应该说也只能是一种无奈之举罢了,在刘备去世的前后阶段,蜀中益州的土着和刘备所带入蜀的荆、襄旧部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后主刘禅又是平庸之主,很难处理好蜀国大臣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刘备最为信任的法正、庞统都已死,刘备所能够依赖的人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而且当时刘备白帝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
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但是这些只是《三国演义》留给后人的一种表面印象罢了,真正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没有这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荀彧与崔琰联手设局,以生命为代价逼迫曹操立曹丕为太子,这一情节将两位汉末名臣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荧幕转向史书,..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巴比伦空中花园始终是最璀璨却也最神秘的存在。这座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立体园林,不仅因其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震撼后世,更因一段..
“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场景,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暗藏玄机的对话,塑造了曹操的霸气与刘备的隐忍,成为后世品评英雄的典范。然而,若从历史..
在汉朝初期的历史叙事中,“刘邦晚年被吕雉架空”的说法流传甚广,但深入剖析史料后会发现,这一论断存在诸多片面性。刘邦作为开国君主,其晚年权力格局的演变,实则..
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黄盖作为东吴名将,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闻名于世。然而,关于他的结局,民间流传着“黄盖被杀”的误解,甚至衍..
在三国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网络游戏中,文鸯常被标注为“吴国武将”,甚至衍生出“吴国枪兵”“东吴战神”等设定。然而,根据《晋书》《三国志》等正史记载,文鸯实为魏..
在十六国纷乱的历史舞台上,慕容超的名字常与“美男”标签紧密相连。无论是《晋书》中“身长八尺,腰带九围,精彩秀发,容止可观”的直观描写,还是后世文艺作品对其..
在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蒙武作为蒙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扩张密不可分。然而,关于他是否曾担任“上将军”这一秦国最高军事职务的争议,始..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以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名将为核心,演绎出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传奇。而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因姓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