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洞察者:读《资治通鉴》者的思维跃迁密码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以"可怕"形容那些拥有超前认知与深邃洞察力的人。当这个标签落在《资治通鉴》的读者身上时,实则揭示了这部编年体通史所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原文
甲寅,以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璟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译文
甲寅年时,唐玄宗任用韩休当做皇帝近侍、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求取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起初,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荐给唐玄宗。共事的时候,韩休持守正道不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以"可怕"形容那些拥有超前认知与深邃洞察力的人。当这个标签落在《资治通鉴》的读者身上时,实则揭示了这部编年体通史所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资治通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
“知恶而不能去”的故事,发生在汉章帝时期。而“知恶而不能去”,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汉章帝在处理大舅子窦宪无法无天行为时的一句话。司马光的这一节..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其人格..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从前有个宋朝老头司马光,从小聪慧无双,博览群书不说,就连救人都救的潇洒惬意。 一个..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卫嗣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资治通鉴》周纪二 显王四十四年(丙申,公元前三二五年) 卫平侯薨,子嗣君..
宋廷尊崇道教,在全国各地陆续新修了许多宫观(道观)。有宫观,就需要公务员编制,与唐朝宰相兼任不同,宋的宫观使属于公家人,白拿俸禄不干活。网络配图出任此职最有名..
《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资治通鉴》残稿是怎么样的?《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写,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资治通鉴》至今为止还留存有一些残..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