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罪人 他真的在史书上那么不堪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谁才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罪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历届汉族政权中,北方地区一直受着游牧民族的威胁,汉有匈奴,唐有突厥。面对来势汹汹的侵入者,中原政权依赖着地理优势守卫自己的家园,这个优势就是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简单来说,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国北边和西边的一大堆崇山骏岭,这些山上有着绵延的城堑,比如:万里长城;也有着险峻的关隘,比如:山海关。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中原的农耕民族,一直靠着这些山脉和上面的长城、关隘抵御着北方的骑兵。

image.png

  山那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为什么给中原政权造成如此大的困扰?其原因之一和马有关。

  不要小看一匹马,马有四条腿,比只有两条腿的人跑得快得多。在冷兵器时代,马就是坦克部队。而重装骑兵在面对步兵时,几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样的随意。但是,即便马跑得再快,那也是因为在平地上而已。马不擅于爬山,更不会爬悬崖绝壁!

image.png

  中原政权所在的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北方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游牧民族的骑兵,中间隔着的正是遍布崇山峻岭的燕云十六州,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游牧民族的骑兵从未进入过中原腹地。

  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石敬瑭。公元938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攻灭后唐,求援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

  从此,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的天堑消失了,他们的骑兵可以直接南下到中原地区。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撕破了中原王朝的美梦,中原政权开始了惨烈的用步兵抵御骑兵的历史。

image.png

  “千古罪人”石敬瑭

  因为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认契丹皇帝为父之事,在历史上,石敬瑭被称作和吴三桂齐名的大汉奸。但细究之下,石敬瑭似乎没有历史上记载的如此不堪。

  石敬瑭本不是汉人,他是沙陀人。而且不光石敬瑭是沙陀人,五代中,后四个朝代都是沙陀(唐晋汉)所建,或是和沙陀有关(周)。

image.png

  也就是说,五代中,除了后梁式由丧尽天良的乱臣贼子、反覆无常的势利小人朱温建立之外,剩下的全部是晋王李克用的系统中派生出来的:

  后唐建立者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而其鼎盛时期的皇帝则是李克用的义子明宗李嗣源,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则是石敬瑭的得力部下。至于郭威,当年还是小字辈,是从李存勖身边的小兵干起的。

  所以,五代是一个沙陀人唱主角的年代,而要求沙陀帝王为后世汉人负责,这本身就是一个略显无厘头的事情。

image.png

  至于燕云十六州,它在残唐五代时期远非今天这种繁华,而今天的山海关-怀柔-居庸关-大同一线的长城,本是明朝中期以后才逐渐完备的,唐朝不曾以长城防御外敌。燕云之地,在唐朝,除了出军阀之外,没有什么特产。并且,石敬瑭时期,燕云十六州本不是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范围。

  如果考虑到以上的原因,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或许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么不堪,那或许只是政治家无奈之下的举措。

image.png

  总而言之,石敬瑭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

  一方面,他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私德品行方面,绝对算是平均水平以上。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五代十国,石敬瑭甚至可以算是帝王中的第一梯队(五代君主中,铁定能排在他前面的,只有李嗣源,郭威,柴荣)。

  另一方面,“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事,又让石敬瑭背上了千古骂名。这是因为,北宋一代,士大夫们一方面享受着百年和平带来的富足生活,另一方面又作着混一寰宇的美梦。而到了南宋,半壁江山,衣冠南渡,国仇家恨,文人们的情怀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于是第二次神州陆沉的原因,就逐渐被加到了一个沙陀人身上,何其悲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