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是哪十八路?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是哪十八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东汉末期,董卓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废立皇帝对他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样的举动当然会招来其他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大家就联合起来想要灭掉董卓,这件事情在《三国演义》当中也有描述,书中写“十八路诸侯”联合对抗董卓,但是说了这么多年,你知道这十八路诸侯都是哪十八路吗?当年讨伐董卓的都有哪些人?

image.png

  《三国演义》中董卓篡权,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可谓人神共愤。后招致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字公路,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被举荐为孝廉,经多次调任做到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字公绪兖州陈留郡人,因清谈高论被誉为名士,任命为豫州刺史。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字公节,兖州泰山郡人。 官至河内郡太守。起初,在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受拜为河内郡太守。

image.png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陈留太守。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后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乔瑁,字元伟,兖州刺史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字伯业.他是袁绍和袁术的堂兄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人,拜济北相。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在与黄巾军交战期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image.png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表字不详,东平寿张人,广陵太守,张邈之弟。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丹阳县人。

  陶谦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剌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晚年因战事上为曹操大败,徐州大半几乎遭兵祸所害,以致过度忧劳而逝,享年六十三岁。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

  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汉灵帝末年,被州郡署为军从事,掌领部众。累迁至偏将军。凉州刺史耿鄙为叛军所杀后,马腾与边章、韩遂等在凉州共同起事。

  初平三年,与韩遂共同率众前往长安,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兴平元年,马腾企图连结种邵等诛杀权臣李傕、郭汜,但为其所败,只得回到凉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将军。其后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建安七年,转为征南将军,开府。后与韩遂不和,互相攻击。建安十三年,被徵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屯槐里。

image.png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建安元年,献帝返回洛阳,张杨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 兴平二年,曹操进围吕布。张杨素与吕布相交,想要出兵相救却因实力不足而办不到,于是出兵东市,遥为呼应。不久,其部将杨丑杀张杨以应曹操、致使曹操尽收其部众。

image.png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第十八镇,曹操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发檄文去后,后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古文名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