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宦官集团是怎么起来的?在外戚和朝臣之间起到什么作用?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东汉时期的宦官集团是怎么起来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朝代不管大小,许多东西都是标配的。例如皇帝,例如后宫,当然了还要大量的服务人员,这其中包括一群特殊的人员,那就是太监,学名为宦官。

  人们对于宦官的印象大多都是极差的,这跟他们出身于底层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与他们所做的事情有关。历史上有几个时期是宦官的活跃期,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而东汉就是宦官集中爆发的第一个活跃期。

  东汉的宦官政治势力与其特殊的时代有深的关系,除了有其特殊性,更有封建王朝与宦官发展的普遍性。

image.png

  宦官

  ◎汉和帝时期——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东汉的宦官真正掌握权力应该是从汉和帝开始,由于汉和帝特殊的情况导致必须依靠宦官来掌握权力。

  汉和帝继位时遇到养母窦太后摄政,窦太后的掌握朝廷大权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娘家窦氏的势力暴增,当然这一点在东汉是惯例。

  作为刘氏的正统继承人,汉和帝对于这一点不能容忍,何况窦太后还不是他亲妈,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汉和帝准备收回帝王的权力。

  汉和帝在夺权之前的情况是窦氏掌权,他们控制朝政,汉和帝并没有发言权。单凭他一人是无法对抗窦家在朝中势力,就算是联系朝中大臣,年轻的汉和帝也无法去甄别谁是跟皇帝一条心的。

  在外戚控制朝政,无法信任朝臣,那么汉和帝能借用的只有身边的人,这就是长期服务帝王家宦官们。

  汉和帝找到了从一开始就服侍他们刘家的宦官郑众,郑众从汉和帝老爹汉章帝还是太子时就跟着,所以非常值得汉和帝信任,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人。

  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

  史书上对于郑众介绍就是死心塌地跟着老刘家混,即使是后宫掌权。所以这一份忠心是无依靠的汉和帝特别需要的,或者说是救命稻草。

  郑众虽然跟汉和帝开始做事时只是个钩盾令,也就是皇家花园管委会的一般工作人员,但其机警却是汉和帝除掉窦氏的重要参考。除此之外,郑众作为皇帝信任的代表直接与朝中有军权大臣沟通,以此来实行清除窦氏计划。

  郑众作为一个宦官,这次与汉和帝配合的很成功,完成了清除窦氏计划,汉和帝可以直接行使皇权。郑众在这次计划中的完美表现,必须要得到汉和帝的表扬。

  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宦官在东汉朝堂前后变得不一样了。

image.png

  有才的宦官蔡伦

  ◎皇帝命薄——循环的怪圈

  汉和帝除去外戚势力后,可以看出一点,就是宦官参与朝政了,虽然郑众比较克制,汉和帝也不糊涂,但确确实实他经常拉着郑众一起聊天。

  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皇帝和宦官的这段辉煌时期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汉和帝的去世,暂时告一段落,朝政又回到外戚手中,但宦官势力实际在其后得到很大发展。

  发展一,宦官集团VS邓氏外戚

  这次掌权的是太后邓绥,曾经汉和帝老婆,比汉和帝活的时间长多了。女人掌权由于天性的原因,无疑会相信娘家多一点,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总是会造成外戚势力的膨胀,这一点在东汉时尤为明显。

  由于邓绥出色的执政能力,加上汉殇帝的早夭与汉安帝的年幼,宦官主要势力与外戚是合流的,宦官以郑众和那个造纸的蔡伦为代表。

  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

  宦官与外戚合流后,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有人对此不满,或者说对邓氏不满,年轻的汉安帝准备效仿汉和帝。

  发展二,宦官集团VS阎氏外戚

  同样的情况如同复制一般来到汉安帝身边,特殊的土壤催生新的宦官集团。一批新的宦官是汉安帝接下来的得力助手。

  及太后崩,遂诛邓氏而废平原王,封闰雍乡侯。又小黄门江京以谗谄进,初迎帝于邸,以功封都乡侯,食邑各三百户。

  汉安帝的权势也是依靠宦官得到的,所以富贵必须赏赐。因为汉安帝的支持,使得宦官集团成为重要的第三方政治势力。

  汉安帝也没有活多长,突然去世,导致继承人都没有定好。历史似乎又要把朝政交给后宫,汉安帝的老婆阎皇后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然也不会让汉安帝废掉原先的太子刘保。

  因为汉安帝太听老婆话,所以老刘家的权力暂时移交一下给阎家。阎太后找来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刘懿做了皇帝,目的很单纯,就是控制朝政。

  阎太后一顿猛操作时,忘了宫中还有个曾经的太子济阴王刘保。刘保虽然基础没有汉和帝汉安帝好,但在皇宫中依靠谁,祖先已经打造好一套成功的模板。

  未至,而中黄门孙程合谋杀江京等,立济阴王,是为顺帝。显、景、晏及党与皆伏诛,迁太后于离宫,家属徙比景。

  事实证明刘保成功了,刘保通过以孙程为首的宦官集团成功清除阎氏势力,登基为帝,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的成功也是宦官们的成功,感谢的话就不用多说,皇帝直接行动表示。

  其封程为浮阳侯,食邑五户……是为十九侯。加赐车、马、金、银、钱、帛,各有差。

  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位宦官全部封侯,要是对此西汉的“李广难封”,是不是感觉东汉是宦官的春天。

  但汉顺帝刘保并没有在皇位上待多久,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接下来又是惯例,或者是潜规则。年幼的皇帝无法理政。

image.png

  东汉皇帝

  发展三,宦官集团VS梁氏外戚

  汉顺帝的皇后是梁氏,所以这一次是梁氏成为外戚,他们想控制老刘的家业。经过汉冲帝和汉质帝,梁氏迎来了他们想控制的第三位皇帝汉桓帝刘志。

  汉桓帝在宫中的根基更不如前面几位夺权的皇帝,而且他面临的情况比前面几位遇到的都凶险,毕竟梁冀可是连皇帝都敢毒的人。

  但是即使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历史没有给汉桓帝别的选择,只有联合宦官才可能取胜。这是前面几位皇帝的标准答案,都经得起考验。

  虽然答案模板已经有了,但是具体内容还需汉桓帝仔细考虑才能下笔,因为这次宦官毫无疑问地再次与外戚合流了。

  汉桓帝通过上厕所传递信息,确定了五个合作宦官人选。

  悺、衡迁中常侍。封超新丰侯,二万户,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唐衡、单超、徐璜、具瑷和左悺五位宦官帮助汉桓帝又一次证明了前面答案的正确性,汉桓帝赢了,新的宦官集团再次形成。

  汉桓帝因为宦官的帮助,所以天然对宦官有信任感,即使是后来限制五侯的权力,也是启用新的宦官去分权,而不是彻底清除宦官势力。

image.png

  宦官与外戚

  ◎东汉宦官最后的辉煌——灭亡前的疯狂

  汉桓帝的任性和极差的运气导致没有一个直系后代来继承皇位,所以需要在宗室中重新选择继承人。

  在选择这过程中,汉桓帝的皇后窦氏及其娘家掌握朝政,外戚再次登上权力顶峰。这一刻外戚与前几次掌权不一样的是没有与宦官势力大规模合流。

  因为第一次党锢之祸,使得朝臣势力准备与外戚共同铲除宦官集团。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还有就是外戚和士人把所有的宦官作为铲除对象,导致这一次密谋行动失败。

  外戚和朝臣的组合失败,接下来就是宦官集团的全面反扑,毕竟他们手中握有皇帝和军权。

  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刘瑜、冯述,皆夷其族。徒徙家属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这一次以外戚和士大夫阶层惨败告终,宦官可以真正的左右朝政,进入他们的黄金期。可以说这一刻开始是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呼风唤雨的时期。

  汉灵帝去世后,宦官集团再次与外戚合流,但当外戚何氏自以为控制局面准备清除宦官时,双方的矛盾直接导致东汉政权被军阀控制,而争斗的双方都被铲除。

image.png

  党锢之祸

  ◎宦官发展的集团化表现

  从东汉宦官发展的脉络来看,对比秦朝,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体,一个寄生于皇权的团体。

  东汉宦官集团发展出了它的特性,更展示了宦官对于皇权的普遍性。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来看宦官或许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宦官是因为权力的自私而产生的新事物,他们对应的角色就是皇家服务人员。

  东汉特殊的政治土壤造就了宦官以一个集团的势力去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影响外戚和士大夫阶层的政治势力。

  因一,年幼的皇帝,掌权的老母亲

  纵观东汉历史,发现皇帝活的似乎都不长,而且许多皇帝是年幼登基,根本没有执政能力,那么后宫就成为皇权的代言人。后宫的掌权,必然导致外戚势力增长。外戚势力的壮大阻碍了皇帝直接使用权力。

  皇帝夺权是长大后唯一的想法,但是朝臣忠奸不可辩,再说从内宫到朝堂还有很深的淤泥,那么皇帝环顾四周,只有宦官是亲密的小伙伴。

  因二,标准答案的实践性

  从汉和帝开始,和宦官合作成为东汉无权皇帝的首选,这一切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汉和帝成功了,相当于他提供了一个最近的标准答案,而且后来皇帝屡试不爽。

  既然前面都成功了,那为什么要拒绝这一个成功率这么高的办法呢。

  因三,帝王的平衡之道

  宦官势力的崛起,对两大势力影响最大,一是外戚,二是朝臣士大夫。外戚是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但宦官不同,完全是因为皇帝的信任才得以升官发财。那么宦官就是很好的平衡利器,用以制约外戚和朝臣。

  因四,宦官个体特征

  把东汉掌权的宦官拉出来看一看,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除了是皇帝的贴身服务人员外,他们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无论从郑众开始还是到十常侍结束,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文盲。

  还有就是他们的机警和机智,他们可以短时间形成一个专属于皇帝的智囊团,这可不是一般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他们的社会角色就是服务人员,如果不是皇帝的原因,他们永远在底层,是社会的底层。他们产生于权力,服务于权力,当权力受损时,他们被去以一种方式去修复权力,但修复权力之后,他们开始习惯于权力,继而使权力这把双刃剑朝着弊端越走越远。

  东汉的宦官集团基本就是同样的路数走的,每当皇帝在关键时刻使用他们时,总是赋予更大的权力,却很少关心他们对于执政后的影响,用饮鸩止渴来形容东汉皇帝们是最恰当不过的。

  当《后汉书》增加了《宦者传》也许是作者对于东汉的特殊的政治特点专门设立的,也许是让后人鉴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