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谁该负责?帝国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倒塌的三大因素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大多数王朝的末年,一般来说,朝廷对于政局和社会的运转承担把握性基本上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像将倾的大厦,再多挽救已是无力回天。除了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各种内忧外患之外,统治阶级的内部基本上也是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或是不免出现或朝堂之上权臣的咄咄逼人,比如说出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的桓温,或是把军权抓到自己手里遥控朝廷的军事集团,比如袁世凯等人。或是开城头像,卖主求荣的带路党。当然患难见真的也有王保保等人。以明朝的灭亡为例,在内外的多种因素下促成了帝国的倒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命运还是相对公平的东西,兴亡谁人定,胜败其无品?

image.png

  一:决定性之一的明末最大军阀

  在明朝的末年,平心而论,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面,明朝政府因为连年的赤字,对军队的后勤配置,军备更新是相当的不行的。当时明朝的税负主要是依靠自两宋依照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丝绸,农业,商业兴起并且发展的江南富庶地区,这块长江中下流域所富养的土地和辛勤的人民为当时的明廷提供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源源不断的丝绸由此地经由大运河或者海运,运往都城北京。

  但是在国库亏空,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明朝能按时保障军饷的军队屈指可数,只有比如在辽东前线和后金军队血战的关宁军才能按时拿到工资。这种局面使得其他军队的衣食无度,这也就造成了带兵的将领等有很大的自主性。在追缴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了明末最大的军阀——左良玉。左良玉的崛起,笔者觉得还是有相当大的传奇性的,他从辽东关外的一个小卒崛起,靠着打李自成等起义军,辗转于河南各地,一步步的扩充自己的势力。后人评价:“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论者咎其玛瑙山之养寇、朱仙镇之丧师。夫玛瑙山之养寇诚然。”朱仙镇的失败,正是由于左良玉不自愿出战的结果。对比张献忠和李自成,一胜一败,难道是因为李自成比较厉害吗?

image.png

  但是在扩大自己的军队的过程中,因为明朝一贯就有的派出太监监督带兵的将领,这就让人在外面打仗感到自己明明已经拼死拼活,朝廷还不信任将领的感觉,在加上各地督抚的想法和行政手段不一,导致左良玉经常出工不出力,除非朝廷措辞比较严厉的旨意下来,不然想调动左将军那真的是痴人说梦。特别是和杨嗣昌和熊文灿之间的矛盾,更是导致左良玉不听从朝廷的调遣,尽管崇祯用加官进爵的方式来笼络他,仍然不为左良玉所动。

  在这时候的左良玉早就把自己出卖给魔鬼。在朝廷普遍保证不了军队粮饷的情况下,左良玉的军队可以达到八十万,该人的水平自然是不同一般,但是他的飞扬跋扈导致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左良玉接到勤王的旨意依旧观望不前,笔者觉得,他对明朝的覆灭负有首当其冲的责任,祸害完崇祯,左良玉接着用个人的小人之心祸害南明,他和江北四镇的矛盾导致南明的边疆防守空虚,他虽然之后病死,但是儿子左梦庚的降清更是为清军的南下铺平道路,左良玉是明朝第一罪人毫不为过。

image.png

  二:行政手段的混乱

  纵览崇祯一朝,笔者觉得整个朝廷从朝堂到地方,行政管理都是极度的混乱的,这也造成了对付农民军等重大问题屡次出现机会而掌握不住。在朝堂上,虽然阉党已经被崇祯连根拔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明朝一贯有的党争问题。崇祯一朝,引发党争起点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俩个人。以温体仁为例子,作为朝廷的首辅,没看见他在朝局上有什么大的建树,反而和唐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一般,专门用捧杀的方法来对付他的政敌。

  崇祯时,误国辅臣皆指周延儒、温体仁,误国枢臣皆指杨嗣昌、陈新甲。然历数前后辅枢,其智睿优长,又推四人最。这四人缺乏出将入相的才能,但是长期把持朝局,崇祯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image.png

  他很擅长在皇帝面前夸奖一个人,当皇帝觉得此人可以大用的时候,马上揭露他政敌的短处让崇祯来加深对他的厌恶感,特别是和水太凉,头皮痒的钱谦益进行较量的时候,更是让朝堂上下弄得鸡飞狗跳。笔者认为,作为国家内阁的首辅,在王朝的末期,不思进思变来解决眼皮底下的社会矛盾,反而让个人的利益摆在国家之上,崇祯的用人不明也是可见一斑,特别是崇祯拼了命的狂换首辅大臣和封疆大员,更是加深了这种局面。

  除了朝堂之上因为政见不合导致的你死我活之外,地方官的管理混乱也是崇祯朝的一个问题之一。在管理农民军的流动性强的问题时候,在一开始,崇祯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是只用只可以管理一两个省的巡抚,总督等官员来对付农民军。这也就造成了地方官员掣肘于行政级别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到了后期,崇祯才想出了督师这个办法来针对农民军的流动性强的问题,比如明末的名臣卢象升,洪承畴等人都担任过这个位置。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烽火燎原的农民军已经成尾大不掉的态势了,更何况,前文说到过,明军之中还有左良玉这种阳奉阴违的人物存在,行政手段的混乱也是笔者觉得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三:社会的动荡性

  从后世不少的解析中,大家也知道,明末有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在这个极端天气的情况之下,中原大地饿殍遍野,虽然明朝政府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来处理饥荒的问题。但是在辽东边关长年吃紧的情况之下,大明哪有多余的财政配置来解决社会的保障问题。翻看崇祯时期的自然灾害,你会发现,这个时期的人确实活得太不容易了,地震,旱灾,冰雹等各种灾难接踵而至,当时起义军的流动性作战又给明朝政府出了很大的难题。用人方面杨嗣昌难逃其责“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于是嗣昌得以才显。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难道不是杨首辅私心太重的问题吗”

  左良玉从边军的一个小兵成为明末最大的军阀,个人能力自然是有,但是他屡次对上级飞扬跋扈成为了不能一次性解决农民军的难题之一,也就此坑死了熊文灿和杨嗣昌。特别是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左良玉更是无视崇祯的勤王诏书。在南明,左良玉更是避战清军,找借口诛杀马士英,导致没人防守清军,更是导致弘光朝的内战,说他是明朝灭亡的第一罪人,毫不为过,以上也就是笔者觉得,明朝灭亡的几大原因。

image.png

  五六百年以来,对于明朝为何灭亡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借用布罗代尔的时段理论来看,明朝正处于封建王朝发展的末期,君主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西方如火如荼开展的工业革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封建帝国,其内部的上层建筑早已腐朽不堪,在经历长期的内忧外患后,终于崩塌。尽管崇祯皇帝再费力复原这座“大厦”,也已是无力回天。这不是崇祯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历史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