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的希望 崇祯为何把他关进大牢3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孙传庭是大明朝最后的希望,但他的结局却十分让人惋惜。由于他的个人的耿直和君主的横加干涉,致使一盘活棋变成了必输的死棋。在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他成为明朝的顶梁柱,但他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崇祯皇帝关进大牢达3年之久。正是在这3年里,李自成一步步做大自己,最终颠覆了明帝国。

1.jpg

网络配图

  一、镇压流寇的玩牌,两任闯王都闻风丧胆

  洪承畴在担任三边总督期间,专门负责对西北地区农民军的镇压。此时的陕西巡抚正是孙传庭,孙传庭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不仅生擒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并且把新一任的闯王李自成打的抱头鼠窜。最后带着十几个亲信狼狈逃进了深山,如果不是此时关外清军进犯,朝廷急调明军回防的话,李自成肯定难逃一死。也就不会再有后边的事情了,如果在给孙传庭一些时间,他完全有能力超越他的上级洪承畴,坐上西北地区的第一把交椅。

  洪承畴对孙传庭的评价是“作战凶悍、不按常规、富有谋略”,他投降清朝以后认为孙传庭是清朝最大的对手,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也牢牢记住了这个人。负责编撰《明史》的张廷玉也对孙传庭评价很高,在书中这样记录孙传庭“深沉刚毅、多谋善断”。如果孙传庭有足够的机会,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安定明帝国内外交困的王牌,辅佐崇祯皇帝再来一次大明中兴。只可惜他的个人性格以及皇帝、朝臣的错误做法,致使这一切都成为泡影。

  二、生性耿直不善周旋,遭到了宦官和朝臣的双方陷害

  早在孙传庭还在陕西镇压农民军时,他就和当时的崇祯宠臣、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闹得十分不愉快。杨嗣昌虽然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但是书生气太重,只能高谈阔论,不懂得实际做事的变通。他十分看不惯孙传庭的作战方式,多次以内阁的名义遥控孙传庭。但孙传庭也看不上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对他的命令置之不理,这让杨嗣昌十分恼火。这种行为在官场上是十分危险的,毕竟你在外作战,而他的职位比你高,而且还在皇帝身边活动。

2.jpg

网络配图

  孙将军的正直性格不仅得罪了朝臣,还得在了太监。孙传庭手下部队的监军是大太监高起潜的徒子徒孙,按照道理来说,出来一趟应该会有大量的孝敬装进自己的口袋。可孙传庭治军严明,这些太监们出来一趟几乎是白干,这就惹怒了他们的上级大太监高起潜。高起潜虽然不能把孙传庭怎么样,但是可以对付他的那些将军们。孙传庭率军征战,立功无数,朝廷却没有任何的赏赐,各级将士没有任何升迁,甚至阵亡将士的家属连抚恤金都得不到。这就是大太监高起潜的“功劳”。

  皇太极率领清军大举南下,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孙传庭二人立刻回援京师,并打算让孙传庭接替已经殉国的卢象升的职位。但是此时杨嗣昌和高起潜再次黑了孙传庭,他们找了很多理由折腾孙传庭。最后崇祯下旨对孙传庭严厉训斥,并表示孙传庭不必进宫见驾,就在北京城外驻防。此时洪承畴到了北京,崇祯皇帝立刻派高起潜出城迎接,并让洪承畴立刻进宫面谈,这一举动搞得孙传庭很郁闷,于是上表称自己两耳以聋,无法继续作战,请求致仕还乡。

  三、再次到人陷害,崇祯将其打入大牢

  按道理来说,孙传庭已经服软准备辞官归隐了,杨嗣昌就该收手了。但是,崇祯皇帝的一个举动改变了这一切。崇祯不同意孙传庭的辞官请求,并宣他进宫,准备让他负责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军政事务,这个职务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但是杨嗣昌抓住了孙传庭称自己两耳以聋的借口,借题发挥认为孙传庭在欺君,具体原因是因为他之前遭受的待遇,他怀有不平之心。崇祯皇帝的原则一向是我没有错,都是你们的错。

501225148.jpg@100q.jpg

网络配图

  听到孙传庭在欺君的崇祯皇帝,大怒之下罢去了孙传庭的一切职位,关进了大牢。当时的户部侍郎出来为孙传庭说话求情,但盛怒之下的崇祯将这个人也关进了大牢,朝堂之上的群臣都知道孙传庭冤枉,但是再也没有人敢出来说话了。这一关就是三年,三年内李自成不仅东山再起,而且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大。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来回折腾,虽然崇祯最后被迫再次启用孙传庭,但是此时已经不是三年前了,这时的李自成变得非常不好对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