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里的农名起义军最厉害?五大农名起义军省份排名!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大农名起义军省份排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咱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朝代替换,也是非常频繁。像日本,历史没有我们久,朝代更是从来不换,叫做“万世一系”。那么,在我国悠久的造反史上,哪个省份的人造反最厉害呢?

  第五名 广西

  广西很晚才被并入中国核心区域,因此,在造反这件事上,广西参与的不不多。不过,广西后发先至,一反,就反了个大的——太平天国。

image.png

  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是历史上死人最多的战争。本来,太平天国的起义领袖洪秀全是广东人,一开始,也在广东传教。

  但是,洪秀全在广东传教怎么也传不开。为什么呢?因为广东富有。造反这事,你得拉一帮吃不饱的才行。人本来生活得挺好,为什么要跟你去干那个掉脑袋的事呢?

  没办法,洪秀全只好到临近广东的广西传教。广西穷人多,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一下子就有了市场。后来,太平天国最主要的主力部队大多是广西人,洪秀全也依靠这支部队横行天下,差点当上皇帝。

  第四名 陕西

  陕西的造反热主要集中在明朝。明朝末年最著名的造反派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来自于陕西。考虑到张献忠让明朝元气大伤,李自成更是直接打进北京。我们也可以说,明朝就是被陕西人给推翻的。

image.png

  第三名 河北

  河北人引发了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造反乱世——三国。

  三国时期的第一个造反派,就是河北人张角。张角本来是个道士,眼看天下大乱,就开始组织黄巾军。张角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万事大吉。”就凭这,还真聚集起来一批教众。

  在黄巾军的搅局之下,天下大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这才登上了历史舞台。究其根本,我们还得说张角这个反造得好啊

  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他也是河北人。当初,他也是造反派。不过,他早年自己不是老大,后来老大死了,他倒是直接夺取革命果实了。

  另外,明朝的白莲教、清末的义和团,那都是河北人。元末天下大乱,最先起义的红巾军的领袖韩山童就是河北人。他跟明教有着相当的关系,在《倚天屠龙记》里,也对他有过描写。

image.png

  第二名 山东。

  山东可就是造反大户了。中国文学里最有名的造反派宋江,那就是山东人。后来的梁山好汉们,也有不少山东人。不过,宋江和他的水泊梁山虽然有名,可造反的成就却实在不咋地。打了半天,最后连山东的地界都没出,实在是丢咱们造反派的脸。

  造反派宋江,还曾写诗致敬过他的造反前辈。宋江写反诗,是《水浒传》里非常重要的情节,宋江写道:“敢叫黄巢不丈夫。”这位黄巢,也是山东人。

image.png

  黄巢是山东菏泽人,他家里本来是卖私盐的。有了钱以后,就想靠读书翻身。毕竟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可是科举哪是人人都考得上的?文才强如李白杜甫,那都没考上科举,何况他一个黄巢呢?

  考不上科举的黄巢,只有回家继承家业。离开长安前,他满怀愤怒地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最后,他还当真造反打进了长安。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山东造反派的大哥,也是他的山东老乡。一开始带着黄巢造反的王仙芝,也算是山东造反派里的佼佼者了。

  其他名气较小的山东造反派还有很多。比如东晋的五斗米道教主孙恩,他就是山东人。

  王莽篡汉后,治理天下不力,高出了一个赤眉军。顾名思义,赤眉军就是把眉毛染红。他们,也是山东人。

  之后诸如山东白莲教起义、清末义和团等等,山东造反的频率,实在是高得离谱。

  那么,为什么山东人爱造反呢?一方面,是山东大汉大有男子气概、有尚武精神。另一方面,山东也属于黄泛区,但凡出现天灾人祸,就容易出现流民。

  第一名 安徽

  但论中国造反冠军省份,安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

  别的地方或许造反次数多,但论及质量,在安徽面前都是小儿科。

  安徽出的第一个著名造反派,那就是咱们的汉高祖刘邦。

image.png

  之后,如唐末的朱温也是安徽人。与太平天国影响力相当的捻军,也以安徽为大本营。之后白莲教的刘松、与韩山童合作的刘福通,那都是安徽阜阳人。

  当然,更不能忘了可与刘邦齐名的朱元璋。朱重八,他是安徽凤阳人。

  我们统计一下。刘邦造反,开汉300年,从此,咱们民族都叫汉族。朱元璋造反,开明300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主导的封建王朝。朱温造反,推翻唐朝建立了后梁。论造反成功率,各省份无省能出其右。

  好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能造反的五个省份。当然,其他如四川、湖北等也多有造反之事。只是,与这五个省份相比,那就差得太远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