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惹怒刘邦 为何他还会乖乖的去封地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刘邦气愤分封为何又乖乖去封地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年的2月,项羽正式开始分封诸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齐国的现任当家人田荣,因为曾背弃项梁,又不肯领兵跟随楚军攻秦,所以不封。陈馀与老朋友张耳闹矛盾,抛弃将军的印信而去,不跟着入关,也不封。有个幕僚劝说项羽道:“张耳、陈馀一样都有功,如今既封张耳为王,陈馀也不可不封。”项羽不得已,听说陈馀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番君吴芮的部将功劳十分多,封他为十万户侯。

image.png

  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本意是为了安定团结,可是他这个分封方案太自私,太草率,不仅没起到激励安抚的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把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首先怒不可遏的是刘邦,他要调动军队攻打项羽,与项羽拼命。周勃、灌婴、樊哙也都鼓动他打。萧何规劝说:“在汉中当王固然不好,但总比死了还强些吧?”刘邦说:“有这么严重吗?”萧何说:“现在我们的军队不如人家,百战百败,不死还能怎么样?不如到关中暂避一下,积蓄起力量,再做打算。”刘邦觉得有理,同意了萧何的意见。

image.png

  在东方,齐国的田荣气炸了心肺,他发誓不承认项羽的分封。燕王韩广怒自己被改封到辽东,发誓继续留在燕国,坚决不走。陈馀知道张耳为王,自己只得了个候,大骂项羽不公平,决心与之为敌。刘邦把怒气深埋在心底,想尽快到汉中去,脱离项羽的控制。刘邦听说一件事,不久前他赠送给张良的一百镒(约两千两)黄金与两斗珍珠,张良又悉数转送给了项伯。他立即明白了张良的用意,张先生是怕项羽变卦食言,不放自己走,或者在半路袭击自己。为了消除这种可怕的危险,刘邦拨给张良一笔巨资,让他继续给项伯送礼,让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说好话,请求项羽把汉中的土地都分封给自己,摆出一副贪心汉中土地的姿态。

image.png

  项羽果然上当,暗笑刘邦,以为他就那点出息。与此同时,刘邦开始筹划组织他的汉国政府。一般情况下,一个成熟的政府组织离不开将与相两个角色,将是武装部队的首领,相是行政机构的首领,所谓一文一武。刘邦没有考虑大将的问题,因为他把身边的将领掂量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人具备统帅的素质;但宰相的人选他有一个,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朋友萧何。萧何是个奇人,他具备行政管理天赋,早在沛县当官吏的时候,他就是个有名的模范干部。上级人事部门组织干部考核,萧何的成绩常为第一。为此,有关领导打算调他到中央政府工作,萧何百殷推辞,才得以继续留在地方。

image.png

  刘邦起兵后,萧何追随左右。他为人低调,从来不肯自夸,在军中默默无闻地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丝毫不引人注意。但萧何毕竟是萧何,解放咸阳时,萧何的另类表现让刘邦刮目相看,他不得不重新评价这位老友,感叹说:“萧何确有异才!”当时,进城的各位将领都忙着去发财,萧何也很忙,不过他忙的事有些特别。进城后,萧何迅疾带人来到丞相府,将所有地理图册、文书、户籍、账簿等档案资料全部清查整理,登记造册,收藏起来。这些档案记载着全国的山川要塞情况,以及各郡县的资源、人口、赋税、军政、民事等信息,极具价值。秦朝的官吏工作效率高,而且很认真,很敬业,他们制作这些档案资料时态度严谨,基本上没有疏漏与虚假。

image.png

  萧何掌握的这些信息,让刘邦眼界大开,他自此得以真正了解大秦帝国的底细,真正弄明白帝国政府具体管理运作的细节。就是这些珍贵的档案,为日后刘邦制定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有些人有能力,他在某个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但如果给他换个高的职位,他就很吃力;如果给他换个更高的职位,他可能就完全不能胜任。萧何不是这样,他能屈能伸,放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光。当年在小小的县吏职位上,他干得好,政绩常被评为第一,现今刘邦任命他为宰相,他依然不含糊。

image.png

  后来的事实证明,萧何确实是块当宰相的好料。如果对历代的宰相进行考核,萧何的政绩大概也能排在前列。刘邦在创业路上遇到这样的好搭档,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萧何被刘邦任命为汉国的丞相后,一边忙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一边开始自觉地为刘邦物色大将的人选。后来,他还真给刘邦找到了一位。其实这就是刘邦为什么乖乖去了封地的原因,他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为以后做铺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