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从他们转过身撤退时,明朝就再也没有能力起死回生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这场战争从他们转过身撤退时,明朝就再也没有能力起死回生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明末清初,大明王朝可谓焦头烂额,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到处作乱,但朝廷仍然将主要兵力死死守在辽东,因为那里有更为要紧的敌人——后金。其实,明朝一开始对后金占有绝对优势的,可从萨尔浒一战后,双方的形势就已经攻守相易了。

  随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发了疯一样席卷明朝在辽东的各个城市。明朝仅仅取得过宁远保卫战、宁锦保卫战的胜利,就不得不宣传为大捷,以鼓励民心士气。

image.png

  再后来,明朝走马灯似的更换对后金作战的最高指挥,可谓铁打的后金,流水的蓟辽督师。战局时好时坏,却总归还算是稳定了局面。但在松锦之战后,明朝就彻底输了一个底朝天。完全失去了对后金作战的能力。

  崇祯十二年,在洪承畴的率领下,明朝内部的农民军终于被弹压。李自成被迫带领十八骑兵逃到陕南商洛山中,洪承畴的名望也达到了顶点。此时,朝廷自然要升他的官,于是,他被调到更为险恶的辽东战场上担任蓟辽督师。

image.png

  崇祯十三年,皇太极再一次发动对明朝的战争。以往作战,努尔哈赤和他都是急于攻城略地,自身的损伤也很大。这是因为当时后金的补给要落后一些,相比于明朝更加耗不起。然而,此时,经过多年的经营朝鲜已经臣服,源源不断提供粮食,皇太极打算采取消耗战的方式迫使明军投降。这就是打响了著名的松锦之战。

  明朝连连和清军作战,败多胜少,形势相当紧张。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因为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打不赢这一战,无法解决清军围困锦州的危局,也不至于输得如此彻底。其实一开始,明军的策略还是相当正确的。

image.png

  洪承畴的如意算盘是以宁远为大本营,以宁远和塔山之间的笔架山为补给中心,利用宁锦防线稳步推进。这个防守反击的方案是务实而高明的,此时的明军实际上已经做出了战略上唯一正确的选择。

  而且,明军经过多年培养的精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初期打得清军措手不及。特别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称为了战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史称“清人兵马,死伤甚多,几至溃败”,年轻的多尔衮在战役中因指挥不力,被两次革职。

image.png

  如果战役正常发展下去,明朝显然会要赢得最后的胜利,从而能够苟延残喘,明清之间的较量还将持续下去,胜负也未可知。但皇太极突然发现正面战场无法取得优势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切断明军的补给线,便密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夺取明军在笔架山的粮草。

  这一招,是中国古代兵法中屡试不爽的计策。洪承畴不可能不防备,他当时完全可以全力突围,即使不能击败清军,也可以将其大部队牵制在正面战场。然而,在战场上最悲剧的一幕发生了。洪承畴手下的总兵官们,完全失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他们目睹了十多年的屡战屡败,朝廷的腐朽无能,根本没有心理准备迎接一场破釜沉舟的大胜。在关键时候,他们所作的居然是将背留给敌人,匆忙逃命。

image.png

  这样,本该是战略性地调整攻击方向,却变成了混乱无序的溃败。一支完全可以取得胜利的劲旅,无缘无故被恐惧支配,开始了大撤退,大逃亡。后来的细节,并不重要了,因为这一刻起,明军已经输了,明朝已经失败了。

  也就是这一战,清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根据《清太宗实录》的记载,他们赢得实在太多了: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飘荡,多如雁鹜。

image.png

  不光如此,洪承畴被俘而降,辽东巡抚邱民仰,总镇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王朴被俘后就义,总镇总兵杨国柱战死,其它各级文武官员被杀者不计其数。唯一保全的就是三万败军随着吴三桂撤回到山海关。这一战让明军精英尽失,实在是无力抵抗清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