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闭关锁国是怎么形成的?锁了外贸更锁了思想!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明朝的闭关锁国是怎么形成的?“锁”了外贸更“锁”了思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评价“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我们经常提及清朝。对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往往给予一带而过,其实,明朝特别是晚明时期,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全面落后于欧洲甚至奥斯曼帝国等亚洲国家。

  朱棣时期的强大的中国海军早已经成了“传说”。虽然,明朝因为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强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间距离还很远,因此,它的危害性人们往往忽略,但它锁住了人们对外学习、对外交流的思想,则是最大危害。

  明朝的对外交往,原则上只禁止民间而不禁止政府,所以,在嘉庆皇帝后的隆庆时期,有了“隆庆开放”,但这时已经是明朝中后期的1567年了,距离明朝灭亡不到80年的时间,其实已经晚了。

  那么,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怎么形成的呢?

image.png

  (1)明朝闭关锁国的四个时期、两次反转

  洪武元年至永乐元年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A.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那时规定“片板不准入海”,这表明明朝初年海禁政策较为严格。

  B.永乐元年至嘉靖元年则基本开放。从永乐元年“今诸藩国,愿入中国者听”开始,到“郑和下西洋”进行大量的朝贡贸易。对于民间则相对管理松散。

  C.嘉靖二年至隆庆元年严格海禁政策。这一时期,嘉靖逐渐开始收缩海外贸易,由此,导致“倭寇泛滥”。

  D.隆庆元年后到明亡,开始“准贩东西两洋”,私人贸易发展快速发展,大量拉美和日本白银流入中国。

  (2)表面上“闭关锁国”的思想原因

  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长达两三百年,这绝不是统治者的心血来潮之举,其间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原因。

  A.海禁直接原因是是防备倭寇之患。倭寇从元末到明朝中期一直是东南沿海各省的祸患。在此背景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中国的自然经济为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闭关锁国的首要目的是禁止私人与外国进行贸易,这首先得满足一个条件——不贸易也饿不死。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点毋庸置疑,何为自给自足?

  C.“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国是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政策都要为政治服务,要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维护统治首要要求稳,即面对的问题越少越好,如果开放贸易则不可避免产生诸多问题,譬如害怕内地人民与海外势力勾结等。统治者难以预料开放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则干脆关闭国门,反正也不差钱。

  D.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究道德、讲圣贤之道,就是不重视科技,视科技进步为奇技淫巧。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堪为壮举,可在满朝士大夫眼里,就是胡闹。

  不仅是明朝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清朝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是宋朝也并未完全开放,宋太祖初年就规定实行海禁。这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独特的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封建中国社会的封闭性,闭关锁国政策有其必然性。

  然而历史表明,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放眼全球、开阔视野、提高格局,努力与世界各民族在交流中和平竞争,我们更要有自信,相信我们能在全球化下,寻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历史也证明,交流才是重要的。

  推恩令的前提是打残对手后再施行,朱允炆削藩不适合此法

  方孝孺建议削藩是为时过早吗?建文与成祖削藩之异同

  朱元璋对贪官那么狠,腐败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