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东迁,背后原因是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平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平王东迁"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熟悉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不熟悉的事情发生。如果迁都就会导致王权衰弱,我想商朝已经成弱鸡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是越迁都越强大,只有东周迁都就变弱了呢?我们还是先老生常谈讲讲故事。

  事情还得从"武王伐纣"时候讲起。这个故事肯定还是听说过的,就是没看过历史,好歹《封神榜》还是知道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西周建立,纣王自焚而死。至于妲己,我们就不要管了,虽然是美女,但是跟本文并没有关系。

image.png

  周朝建立前的时候,武王建镐京,是为"宗周"。周朝建立,一改商朝的方国制度。毕竟周自己就是方国,按照历代王朝的特点,自己怎么得的天下,都会害怕别人也以自己方式得天下。毕竟,好不容易自己打下的江山,谁也不想被别人夺去。

  根据姜子牙的建议,周实行分封制度。以血缘宗亲为主体的分封制是周能够维护统治的基础。对于当时各地未附且交通不发达的时期,分封制可以有效管理疆域且可以为周的扩张打下基础。后来,武王早逝,成王继位。当时的周公旦,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又在洛阳营建了新都,这就是"成周"。并在洛阳留驻军队,就是周八师。两都的建立,更好地帮助周王朝管理天下。

  说到这里,貌似好像跟今天的事情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还是有的。随着一代代周王的继承,周王朝也跟很多王朝一样有起有落。尤其是周昭王时期的"南征荆楚"和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

  在周昭王第三次征伐楚国的过程由于受到天气的原因,成周八师在汗水遇到风浪损失殆尽,周昭王也因此而死。

  《帝王世纪》中记载:

  “及济于汉,船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可见周王的确在汉水溺水而亡。而后在周厉王时期,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失当,“国人暴动”爆发。周王朝内部发生动乱,王畿地区受到经济打击。为了缓解危机,周宣王在位期间重组周王朝军队。将宗周六师与成周八师合并,中央王权重新树立。然而,在周宣王后期,对犬戎的征伐多次“不克”,也看出此时犬戎的强大。

  终于讲到宠妻狂魔周幽王了。这段传奇的烽火戏诸侯,《史记》中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

  话说这个周幽王得到了褒姒这么一个天下第一美女。古代美女都是纯天然的,这个褒姒的美的程度在古代绝对如假包换。但是,这个褒姒是个冷美人。平时从来不笑,作为宠妻狂魔的周幽王当然就着急了。老婆不想笑怎么办呢?有人跟他说,要想要王后笑,那就用烽火传信给诸侯,说有紧急战报,那诸侯一来,一看被“放鸽子”了肯定就笑了。

image.png

  所以,周幽王就试试,果然效果不错。这个诸侯一到,看到被天子调戏,果然褒姒就笑了。可是再一再二不再三,越往后,诸侯就越不来了。而此时,周幽王也犯下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废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而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这样政治避难到自己外公家申国的宜臼相当不满,为了夺回王位,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周镐京。至此,“骊山之役”周幽王一家三口全都被杀。后来,宜臼继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避犬戎而东迁到洛阳。具《史记》记载就是:“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而这次事情,根据《诗经 小雅 正月》中说:“赫赫宗周 , 褒姒灭之”。“平王东迁”事情经过就是这样的。

  但是,这件事疑点可就太多了。

  平王真的应该继承王位吗?

  根据《竹书纪年》中记载: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为太子,与周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就是在周幽王时期,本来被废了的太子宜臼在申国、鲁国和许国共同的扶持下自称“天王”与周幽王分庭抗礼。这也是后来他联合犬戎,击败周幽王的政治口号。本来就应该是太子的宜臼,现在被废了,那我就应该讨回原来属于我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次“造反”。通过造反当上国家的最高领袖,无论在哪里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其次,虢公翰也立了一个周王,就是王子余臣。这个余臣是谁?他就是周幽王的弟弟。既然周幽王和太子都死了,那为了国家的延续令立了一个王。这个王,可是比宜臼更加名正言顺。因为,引外族作乱和被大臣拥立,哪个有说服力一看便知。但是,由于与周王室的战斗,已经耗尽了申国的国力,所以此时的宜臼根本无力来消灭这么个携王。

  所以据《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 (侯)所杀。”为了搞定这么个携王,宜臼就只能靠诸侯的力量。所以,晋文公杀了这个携王。但是,我们可以回头想想。难道晋国会平白无故的杀了这么个王吗?肯定不会,因为同样是王,为什么要帮宜臼而不帮余臣。说到底,就是晋国和宜臼完成了利益交换。

image.png

  《系年》中:“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可知,由于谋权篡位的宜臼不得诸侯心。所以,诸侯根本不待见这么个宜臼。而携王明显应该是继承正统的,而且具估计这个余臣肯定是得到了周幽王的认可的,或者早就安排好的。就是周幽王出征后“监国”的人选。并且根据《系年》记载,周携王死后,楚国并没有用周平王给的“携王”的谥号,而是用了“惠王”可见,相比于周平王,这个携王更能被诸侯认可。由此接下了,就牵扯出了下面的一个结果,平王“东迁”真的是为了“避犬戎”吗?

  平王的“东迁”真的是“避犬戎”吗?

  现在问题就来了,这个平王东迁真的就只是为了躲避犬戎?现在就说到我们上面的问题。就是中央的军事力量的消亡。我们都知道,周王室能够威慑诸侯的两个重要武器,第一就是“宗法制”。也就是周天子“共主”地位建立的基础。大家都按照礼法继承王位,和平相处两百年。但是,现在这个“宗法”被宜臼给破坏了。本不应该继承的宜臼变成了周天子,而应该继承的余臣后来被晋文公杀了。

  第二个武器就是周王室的军事力量“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但是,这两个军事力量在周宣王时期由于连年征战的损耗被合并为“十二师”。接下来在周幽王征伐时候彻底被消灭。没有的军事力量的周王室此时已经没有了一点震慑诸侯的实力。

  所以,根据后来宜臼将关中这个空头支票给了秦襄公以及郑武公成为“国卿”的事实来看,为了得到承认,平王是出卖了相当大的利益的。而接下来就是东迁洛阳。为什么要东迁洛阳,而且具记载,东迁洛阳并没有带镐京一代的子民。而且,这个东迁还是在各大诸侯国的护送下。那就一目了然了,说是护送,其实就是各大诸侯的政治胁迫。洛阳不比关中,周围就是郑、晋、卫、鲁等诸侯国。明显,这个周平王就是被胁迫到了洛阳。

  所以,这个时候的周平王和周携王就是两大势力互相碰撞的傀儡而已。直到,虢国控制下的周携王在公元750年,也就是周携王执政二十一年的时候被晋国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