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是如何看待匈奴问题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晁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汉景帝——刘启身边的‘太子智囊’晁错究竟是何许人也中我讲述了汉景帝——刘启太子时代的智囊晁错早期的一些经历,那么,这位晁错在文帝时代,是如何看待匈奴问题的呢?

  我们对晁错这个人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七国之乱时期,其主张削藩,最终,却落得身死的阶段,却不知,在文帝时期,曾也对匈奴问题,提出过真知灼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故事,汉文帝刘恒时期,匈奴是很强大的,曾多次入侵大汉帝国边境。

  此时,晁错上书论述兵事:“臣听说自从大汉帝国建立以来,匈奴曾多次侵扰边地,其小规模入侵收获小利,大规模入侵收获大利;高后主政时匈奴入侵陇西,抢掠城邑,掠夺畜产;杀害官兵,大肆掠夺。臣听说战胜强敌,可以鼓舞民众,经历战败的士兵,到死也不能再次振奋。

  自高后以来,陇西以被劫掠三次,民众饱受摧残伤害,丧失了取胜之心,如今陇西的官吏,仰仗先祖神灵,奉行陛下诏令,和睦团结士卒,激励他们的士气,唤起受伤害的百姓来抵御势头正盛的匈奴。以少击众,只要能杀死匈奴一王,那必将有利于击败匈奴。

  如今的问题,不是陇西民众勇怯之分,而是在于将吏表现得巧妙还是笨拙。兵法上讲:‘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安定边境,建功立业,在于良将,选择上不可不慎重。

image.png

  臣还听说。临战交锋最紧要的三件事,一占领有利地形;二士兵服从命令,训练有素;三兵器精良,使用便利。兵法有云: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陈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枝叶茂接,此矛鋋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厄相薄,此剑楯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

  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勤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矛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此外臣还听说小与大的形状是不同的,强与弱的力量也是不同的。险与易具有不同的防备,以低微之身去侍奉强者,这是小国的形态;联合小国去攻打大国,是势均力敌之国的形态。以夷制夷,是中原之国的形态。如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原不同。

image.png

  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原的战马比不上匈奴的战马;险道倾侧,骑射技艺,中原的骑兵不如匈奴的骑兵;风雨疲劳,忍饥挨饿,中原人不如匈奴人:这些都是匈奴人的长处。如若在平原地带,轻车骁骑,匈奴就容易乱了阵脚;

  强弩长戟,弩箭攻击距离宽远,这是匈奴之弓所不能比拟的;坚硬铠甲,锋利兵器,长短相配合,游努往来支应,列队士兵一起向前,匈奴士兵将不能够抵挡;骑射手在同时同地整齐地将箭射向同一目标。匈奴的兽皮衣物是抵挡不了的;

  马下肉搏,剑戟相斗,脚步前后移动,匈奴人的脚不能快速相连;这都是中原人的长处。由此看来,匈奴的长处有三,中原的长处有五。陛下发兵数十万之众,用来诛杀数万匈奴人,计算众寡,这就是以一击十之术了。

  尽管如此,兵器依旧是凶器;战争还是危险的事情。不懂用兵之道和方法,就会以大为小,由强变弱,这种变化就如同俯仰之间那般容易。用人的死亡换取胜利,必然失足而不振,悔之晚矣。帝王的成功之道,其根本在于万全之策。

  如今,义渠的民众下属前来投降,是投诚归义的,部众有几千人,他们的饮食,长技与匈奴人一般,可以赐给他们坚硬的铠甲棉衣,强弓利矢,再增加边郡的良骑。让名将了解他们的习俗,从而和睦相处,这就要依靠陛下的明智去节制统帅了。

  遇到险阻,就应用这些人前去对付,等到平地通道,在应用轻车骑手应对。两军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用长技,横向上在使用众多的士兵,这就是万全之策了。《传》上说:'狂夫之言,明主选择。’臣晁错愚钝鄙陋,冒死上言,望陛下裁择。“

image.png

  刘恒听后,十分赞扬晁错的陈述,便赐他玺书回答:”皇帝问太子家令,上书所讲兵事三章,听到了。书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如今不是这样,言者不狂,而择取之人却不明智,国家的大患,就在于此。要是让不明智的人去选择不狂,就是听一万条上书也是有一万次对付不了。

  从班固在《汉书·袁盎晁错》中对晁错上书陈论兵事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晁错并非只是擅长法家学说。其在军事能力上也是有着一定的建树的,其对中原人与匈奴人,长短处对比,也是形容的简明意骇,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文帝刘恒的谦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