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禅是为何?为偷会情人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汉武帝

网络配图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神。乙卯日,他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礼服,即头戴皮弁,插笏垂绅,行射牛的礼仪。随后,汉武帝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封土行礼,所封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书,是汉武帝写给天帝的书信,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

  行完礼后,汉武帝独自带着已故将领霍祛病的儿子、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至于行礼过程怎样同样没有多少人知晓。第二天,汉武帝从山后阴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行禅祭礼,与祭后土仪式相同。

  整个封祭、禅祭汉武帝都亲行拜见礼。礼服为黄色,都有礼乐伴奏。荐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间的三脊茅编织而成,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汉武帝还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放还山林,兕牛犀像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据载,行封禅礼的地方,当夜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这应该是神灵的显现。整个典礼过程透露出一种神秘气氛和宏大的气魄。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汉武帝从即位起,就建号为“建元”,至“元封”共6个年号,每个年号皆六年。“元封”的“封”,自然是指“封禅”。

  接受朝贺后,汉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并免除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是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汉武帝还下令在泰山脚下为诸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将汉代有封爵的人和泰山联系在一起,增加了泰山的影响。

  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镇,是春秋时的博邑(位于泰城旧县村),该城曾先后为鲁、齐两国所统属。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汉初在这里设立博阳郡,汉武帝时改称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武帝首次封禅后,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割瀛、博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县。此后,又将泰山郡治迁至奉高。奉高从此繁荣至北朝,历时六百年。

  公元前109年,距第一次封禅仅一年时间,汉武帝再次来到泰山,在泰山修筑明堂。

汉武帝

网络配图

  汉武帝泰山封禅之后,又东游海上,北至码石,经辽西,历九原,于五月回到甘泉。武帝封禅,行程一万八千里,可谓气势恢宏。

  汉武帝封禅泰山的仪式结束之后,还发布了文告:

  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四县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从文告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以一种谦虚虔诚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以求有新的开始,并向人民施行恩惠。

  七次再封禅泰山

  在首次泰山封禅后,元封八年(公元前109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又先后七次到泰山封禅。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到泰山封禅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公元前109年,距第一次封禅仅一年时间,汉武帝再次来到泰山,这一次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在泰山修筑明堂。明堂相传是夏商周以来宫殿中兼有祭祀功能的最重要的大殿,原来泰山下有明堂,汉武帝嫌其地势险要且不够宽敞,因此下令重建。

  不过,时人并不知道明堂该建成什么样子。这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显示,明堂正中是一座大殿,四周无墙,以茅草覆顶。又建有复道。殿上有楼,从西南方的复道进入大殿,称为“昆仑道”。天了从这里入殿,就可拜祀天帝了。大殿外有水环绕一周。

  于是,汉武帝下诏按照黄帝时明堂图在奉高邑建造明堂。公元前106年,武帝再次来到泰山时,就在明堂的上层祭祀天帝和五帝,在明堂下层祭奠后土,用牢牛共二十头。武帝还再次登上泰山,在山顶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详情的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则各按其方位进行,只有黄帝与赤帝合并祭祀,祭时都有主管官员辅助侍候。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处都举火相应。

汉武帝

网络配图

  汉武帝与泰山老父

  每次去泰山封禅、祭祀或去东海,汉武帝都希望寻访到神仙。晋代葛洪著的《神仙传》记载了汉武帝与神仙泰山老父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东巡狩猎时,看见一个老翁在路旁锄地,头上的白光有数尺之高。老人看上去50多岁,但面色红润如童子,肌肤光滑有光泽,一看就不同凡俗。武帝觉的怪异,就上前询问老人的道术。老人告诉武帝,他曾经遇见过一个得道之人,那个人教给他修炼之法。他依此修行,身体便开始向年轻方向转变,头发也由白发变成黑发,掉了的牙齿又齐齐地长了出来了,身轻如燕,每天能行走三百里。现在他已经有180岁了。这位老人就是泰山老父。老父后来进了泰山,每隔十年、五年,他都回乡看看。等他三百多岁时,就再也没人见到过他。

  封天禅土 功越百王

  汉武帝泰山封禅彰显了其“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的宏大胸襟,亦是其对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状况的追求。三国时的曹植在《汉武帝赞》诗中用“封天禅土,功越百王”来颂扬汉武帝的业绩,西汉史家司马迁在谈其写《今上本纪》的宗旨时曾言:“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这是他对汉武帝盛世的肯定,也是对封禅和改德改制的正确评价。

  泰山无字碑,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立。

  可以说,汉武帝为建立大一统帝国而举行的封禅大典,对西汉王朝乃至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泰山顶上汉武帝时立起的无字石碑跨越两千年后,仍在俯视着人间沧桑。

  显而易见,汉武帝八次泰山封禅绝对不是为了偷会情人,而是为了西汉王朝以及江山社稷。壮哉!汉武大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盛世积淀与帝国雄心的历史交响

      西汉初年,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相争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两代帝王以黄老思想为治国圭臬,开创了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的..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盛世积淀与帝国雄心的历史交响
  •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深远影响著称于世。其中,他推行的“独尊儒术”政策,不仅深刻改变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格局,更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路
  • 北击匈奴:汉武帝是否彻底打败了匈奴?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的壮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篇章。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旨在消除这一长期威胁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然而,..

    北击匈奴:汉武帝是否彻底打败了匈奴?
  • 汉武帝陵墓中的陪葬品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深远影响著称于世。作为一位在位长达54年的帝王,汉武帝的陵墓——茂陵,自然也成为了后人关注的焦点。茂陵中到..

    汉武帝陵墓中的陪葬品之谜
  • 晚年卫青为何屡遭打压?汉武帝的深层考量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为汉武帝时期的边疆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卫青晚年..

    晚年卫青为何屡遭打压?汉武帝的深层考量
  • 汉武帝登基之路:母亲王美人的智慧与策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著称,是西汉王朝的重要君主之一。然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其背后的故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其中,亲生母..

    汉武帝登基之路:母亲王美人的智慧与策略
  • 汉武帝:薄情帝王的复杂情感世界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著称,然而,在其辉煌政绩的背后,也隐藏着一段段令人唏嘘的薄情故事。若以“天下第一薄情男”来评判汉武帝,或..

    汉武帝:薄情帝王的复杂情感世界
  • 汉武帝刘彻: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一生,既充满了辉煌的成就,也伴随着无数的争议与遗憾。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汉武帝刘彻: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 汉武帝与钩弋夫人: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爱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其雄才大略和开疆拓土的壮举而名垂青史。然而,在他辉煌的政治生涯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与钩弋夫人: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爱情
  •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婚女人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的传奇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的代名词,但总有那么一些女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韧的意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史上最幸运且..

    史上最幸运最智慧的二婚女人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