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打仗,守城将领为何不把攻城用的云梯推倒,以绝后患呢?
在古时候城池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每场战争都是围绕城池而展开,双方都是以攻城拔寨作为自己的战斗目标。可以说我国数千年的战争史其实就是城池的攻防史..
还不知道:古代是怎么治理黄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关黄河的治理最早的一次记录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而其中的过程更是熟悉: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因为动用了皇帝的息壤来治理黄河而被治罪。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黄河的办法就不是不断地提高堤坝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元朝末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黄河治理上,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古代对黄河治理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四次
1:东汉王景治河主要措施:修高堤坝、修整分洪道2:元代贾鲁治和主要措施:疏、塞并举,疏南道,塞北道、使黄河改流经南故道3:明代潘季驯治河主要措施:巩固堤坝、缩窄河道、加快水速以冲走河沙、修筑分洪区4:清代靳辅与陈潢的治河主要措施:大体沿袭潘季驯的方法,统一了浚淤和筑堤、提出减少下行泥沙。
黄河决堤有多可怕?真实版的洪水猛兽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1843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
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360丈(约1000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黄河夺淮入海
黄河夺淮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度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济水(古代山东大清河乃济水,并非今天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古时候城池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每场战争都是围绕城池而展开,双方都是以攻城拔寨作为自己的战斗目标。可以说我国数千年的战争史其实就是城池的攻防史..
有句俗话说的好:“挣小孩的钱容易,捞大人的钱难”。这句商人的生意经确实是很正确的,在市场上有很多卖纸尿裤、奶粉之类的婴幼儿用品产业,玩具制造业和学习用品产..
关于小三的这种物种,其实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的社会中都是女人的眼中钉,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大街上,宾馆中上演这正室打小三的戏码。这种时候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打,..
中国古代的帝王往往都妻妾成群,俗称“后宫佳丽三千”,可以说皇帝的妃子们就是一个及其庞大的群体,而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妃子们管理起来,有为了不让皇帝因为这些妃子..
大家都知道,古代社会是冷兵器时代。在枪炮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前,弓箭作为一种极具杀伤力的远程武器,是战斗双方的必备品。 不过说起武器,除了刀枪剑之类,还有..
眼看就要到年底了,也不知道老板会给发多少年终奖,前年有,去年没有,今年老板说了,表现好就有,不好就没有。。其实年终奖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在古代,人们也热衷发..
说到“衣冠禽兽”,人们肯定就会联想到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人,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力“衣冠禽兽”就是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如的事情。但是在古代,老百姓们却特..
其一,参政。在宫里和皇上最亲近的人,不是皇后,也不是妃子们,恐怕就要数太监了。作为皇上的贴身太监,基本上一天到晚跟着他,因此这就让太监离朝政最近。就算限制..
古代选择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处决死囚,即“秋后问斩”。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冬肃杀之气。“问”的本义就是审讯,后来才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