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带甲士入殿为什么会成为权臣?原因是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诸葛亮带甲士入殿成了权臣?在李严的问题上已经说清楚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在刘备死后,一人为蜀汉耗费心力,鞠躬尽瘁,说他是被累死的一点也不为过,因此诸葛亮才被后世认为是忠臣的典范,不过现在对诸葛亮一直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诸葛亮是权臣,打压蜀汉其他势力,甚至是胁迫刘禅。

  个人的观点是,诸葛亮具备权臣的基本条件,他总揽蜀汉军政大权于一身,《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诸葛亮在蜀汉权倾一时,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做权臣的心,他没做培植党羽,也没有专横治国,更没有夺取刘禅帝位之心,你不能说具备权臣的客观条件了,就一定是权臣。

  而诸葛亮最被争议的一件事,就是带甲士百人上朝,这件事被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在朝廷之上展示威严,恐吓刘禅和朝臣的一众手段,同时也是害怕刘禅趁机做掉自己,的确,单纯看诸葛亮带甲士百人上朝,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诸葛亮明摆着在吓唬刘禅啊,既然是忠臣,怎么能干出和君主在朝堂之上“兵戎相见”的事情呢?

image.png

  要说明白这件事情,就必须要从历史记载中去找答案,最早记载诸葛亮带甲士上朝的是在《晋书》,《三国志》并未有一字提到这件事,《晋书.桓温列传》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

  甲仗指的就是披甲执兵的卫士,这可是被有些人抓住了诸葛亮把柄一样,尤其是桓温可是一个大大的权臣,甚至一度是废掉了晋废帝司马奕,可惜此司马奕不是他的祖上司马懿啊,不然桓温是斗不过的,话说回来,这段记载莫名的就让有些人把诸葛亮和桓温联系在一起了,你看,诸葛亮是妥妥的权臣了吧。

  但问题是要知道这段记载发生时的情况啊,当时是司马奕被废,桓温扶植司马昱登上帝位,也就是简文皇帝,司马昱之前是东晋的辅国大臣,之后也是东晋可以和桓温抗衡的人,最终却被桓温立为皇帝,作为东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也是八个月,在他短暂的在位时期,也是受到桓温的制约,而“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就是司马昱刚继位的时候,嘉奖桓温的诏书。

  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诏书中,司马昱让桓温“依诸葛亮故事”,故事就是先例的意思,也就是让桓温和诸葛亮学,那么司马昱作为一个帝王,是不是要拿一个忠臣当作榜样,让桓温像诸葛亮一样,成为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国家栋梁,权利可以给你,但是你要把忠心给我,这就是司马昱这份诏书的意思。

  如果说诸葛亮是个有篡位之意的权臣,怎么的,司马昱让桓温和诸葛亮学?意思是告诉桓温,快点来搞我啊,把我做掉,你就是皇帝了,这事恐怕连晋惠帝(就是问大臣,遭受饥荒的百姓为何不吃肉的那位)都做不出来吧。

  而且在司马昱病重之际,一开始他是打算让桓温接管东晋政权的,是王坦力谏之下,司马昱才改变了主意,改成了遗诏家国事一禀之于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司马昱在继位之初和临死前,都提到了诸葛亮,可见诸葛亮在当时绝对是忠臣的代表。

image.png

  显然这段记载中的“甲仗百人入殿”,不是臣子对君主的不忠,相反,这恰恰是君主对国家栋梁的一种褒奖。

  《三国志.武帝纪》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晋书·桓冲传》又诏冲及谢安并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宋书·武帝纪上》高祖领青州刺史。甲仗百人入殿。

  刘道怜也获得了“监留府事,甲仗百人入殿”的记载。

  所以说“甲仗百人入殿”其实更多的是君主对臣属的一种奖赏,一种荣誉,再者《三国志》中到是明确记载了这件事,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虎贲一般就是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刘禅赐予了诸葛亮,也可以看出,这就是刘禅给诸葛亮的至高无上的荣耀。

  《魏略》中记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也就是政务诸葛亮说了算,祭祀之类需要国家君主出面的事情刘禅来,这是刘禅说的话,乍一看地区是慢慢的酸意,不过东晋的孙盛说得很到位,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也就是说刘禅有些昏庸不明事理,但是他对诸葛亮没有猜忌之心,而诸葛亮可以令各方信服,诸葛亮做到了,专权而不失礼,权倾天下而没有私心,这也是刘禅能够一直和诸葛亮和谐相处的一个原因,刘禅对诸葛亮有相对足够的信任。

image.png

  至于诸葛亮为何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把权力交还给刘禅,也是为了国家好,当时蜀汉仅仅占据益州,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但是内部问题确实最乱的,经历过刘焉父子和刘备时期,益州多重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交错,如果诸葛亮为了名声,直接把权力交还给刘禅,刘禅是肯定搞不定的,那样的话,蜀汉可能都不用曹魏来打,自己内部就乱了。

  所以诸葛亮在国家和名声面前,选择了前者,也是为了不辜负对刘备的承诺,好在刘禅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明白,所以诸葛亮能够在刘禅身边建立另一个蜀汉的统治中心而不被猜忌。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临死前上书刘禅,告诉刘禅不要优待自己的后人,其实也就是在告诉刘禅,不要让自己的后人如朝当官,可以说以诸葛亮在朝中的影响力,他要是有异心,他的儿子也是有一定号召力的,而诸葛亮对后人的安排,就基本上是安心做一个普通人得了,吃饱穿暖就可以,这像是一个权臣临死前做的安排吗?

  有人还喜欢拿李严的事情来抹黑诸葛亮,毕竟李严是托孤大臣之一,诸葛亮贬其为平民,至此大权独揽,但是怎么不是李严之前一直在向诸葛亮索要权力,要求诸葛亮分出五郡组建巴州,李严要当巴州刺史,还要求开府,甚至怂恿诸葛亮加赐九锡,当初诸葛亮可是一再忍让,最后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还不用心督运粮草,诸葛亮这才忍不了了,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

  但是你要知道,李严不是说诸葛亮说废就废了的,诸葛亮是和刘琰,魏延、袁綝、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许允、丁咸、刘敏、姜维、上官雝、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等议,李严被废是蜀汉朝臣一起做出的决定,不是诸葛亮独断专权的结果。试问,诸葛亮若是权臣,必定专横独断,李严是自己揽权最大的障碍,这个时候诸葛亮还会和别人商量,直接把李严拖出去斩了好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诸葛亮战略失误与蜀国衰亡探析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兴衰与诸葛亮的智慧与决策紧密相连。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是按照智者的意愿前行。  一、诸葛亮与蜀国的辉煌时期  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战略失误与蜀国衰亡探析
  •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 白帝城托孤真相:刘备真的有意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信任,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其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关于刘备在白帝城托..

    白帝城托孤真相:刘备真的有意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吗?
  • 刘禅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禅,即蜀汉后主刘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关于他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既有认为他昏庸无能的观点,也有认为他大智若愚的看法。而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

    刘禅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实质:争权夺地与残杀生灵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闻名于世。然而,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他的许多锦囊妙计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争权..

    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实质:争权夺地与残杀生灵
  • 千古悬案:诸葛亮有没有借刀杀关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其中关羽失荆州更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关羽之死,不仅标志着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也让无数后人猜测其..

    千古悬案:诸葛亮有没有借刀杀关羽?
  • 揭秘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对象。他的陵墓,历经1700年风雨,却奇迹般地始终无..

    揭秘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
  • 除了姜维之外,诸葛亮的接班人还有谁?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延续和发展了蜀汉的基业。以下是除了姜维之外的其他九位重要接班人:  1. 蒋琬:蒋琬..

    除了姜维之外,诸葛亮的接班人还有谁?
  • 诸葛亮与魏延: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纠葛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故意打压他;也有人认为,魏延确实存在反骨,诸葛亮不得不防。那么..

    诸葛亮与魏延: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纠葛
  •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然而,在他执政期间,蜀汉为何没有选择先伐吴?这一疑问不仅关乎历史事实,更揭示了深刻的战略思考。  一、战略环..

    诸葛亮为什么不先伐吴:战略智慧与时代背景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