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李儒是三国里最被忽略的顶级谋士!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英雄豪杰、谋士策士轮番登场,各显神通。然而,在这璀璨星河之中,有一位谋士却常常被世人所忽略,他便是李儒。李儒,字文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太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在许多人眼中,他的历史形象实在欠佳。
公元976年,宋太祖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猝死,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如果宋太祖死于他杀的话,那么宋太宗就是最大嫌疑人。
因为有两个已成年的侄子在,宋太宗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服众,宋太宗急切的要完成哥哥没有完成的统一事业,可他疏于战事,两次大规模伐辽损兵三十万,宋太祖打造的那支五代精兵毁于一旦,恢复汉唐疆域的梦想也成泡影。
然而有句鸡汤叫:“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在“武功”方面没能证明自己的宋太宗,却在“文治”上面大放异彩:他通过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开启了古代读书人的一段黄金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之所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宋太宗功不可没。
一、宋太宗的“祖宗家法”
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专横,战乱频仍。宋太祖建国后,在尚未一统天下之前,就首先力图解决武人问题。
然而随着北宋不断吞并南唐、后蜀等国,疆域不断扩大,不仅文官不够用了,还需要从军队中选拔官员来应对官员奇缺问题。
到了宋太宗时期,他开始用抬高科举的地位和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来解决官吏来源问题。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在宋太宗在位时期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一共录取了进士及诸科多达500多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宋太祖在位时,十几年加起来也才录取了180来人,仅仅才是宋太宗一次录取人数的1/3。
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一直到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这16年间,宋太宗共开了8次科场,一共录取进士、诸科多达6692人,将近宋太祖时期的40倍。
不仅如此,在待遇上,宋太宗也给予被录取者诸多恩遇。宋太祖多授予新科进士地方小官,而宋太宗则对他们从优授官,起点很高,爬得也快。同时他们也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宋太宗授予他们“到治所,事有不便于民者, 疾置以闻(《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权力,意思是说,他们若在地方上发现民生疾苦,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
而且,为了让他们有盘缠去上任,宋太宗还“仍赐装钱,人二十万。”这也与宋太祖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宋太宗改革科举制,录取人数之多,授予官职之高,给予待遇之优,甚至让宰相薛居正、/">薛居正都看不下去了,他劝谏宋太宗“取士太多,用人太骤”,然而宋太宗却置若罔闻,“上(宋太宗)意方欲兴文教,抑武事,弗听”,并将其作为“祖宗家法”流传下来。
而这条“祖宗家法”,给宋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1、唐朝289年,科举取士1万余人,这个数字包含了秀才、明经和进士,其中进士的次均录取人数仅有几十人。
2、明朝277年,总共开科89次,共录取进士24536人,次均275人。
3、清朝267年,总共开科112次,共录取进士约26000人,次均约232人。
4、两宋320年,总共开科118次,取进士多达39711人,次均336人。
不说录取后的各种优厚待遇,单从录取人数来讲,说宋朝是读书人的春天,一点也不为过。而带来春天的这个人,正是被许多人所厌恶的宋太宗。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巩固了宋朝的统治
关于科举,唐太宗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唐摭言》)
实际上,这句话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指科举吸收了大量人才,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被皇帝所用。而第二重含义,则是指科举制度是皇帝驾驭人才、维护稳定的重要方法。
由于科举录取名额的不断增加,而且又基本不分门第出身,所以使得各个社会基层,甚至对赵宋持敌对意见者,都希望投身于科举考场之中。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成为无数寒门读书人的励志鸡汤。
所以说,科举为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统治基础,起到了强有力的催化作用。
而一些社会底层出身的官员,往往更有真才实学,更懂民间疾苦,也往往能干出一番事业,成为国之栋梁。北宋名臣当中,张齐贤、吕蒙正、欧阳修、范仲淹等,莫不如是。
2、促进了宋朝的兴盛
如果说宋太祖时期还是文武并重的话,那么到了宋太宗时期,宋朝的基调则完全变成了重文轻武,并从此成为了国策。
在这一国策的影响下,不仅知识分子的地位获得了提高,而且形成了盛行于两宋的读书之风。
盛行于宋代的《神童诗》之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曾经亲自写下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连皇帝都亲口说,读书人只要耐得住寒窗之苦,就有机会成为朝堂上的大员,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这更加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在两宋时期,各种书院学校林立,如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等著名学府层出不穷,带来了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宋代也因此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三、宋太宗的私心
宋太宗之所以如此大幅度的扩大科举录取名额,还因为其破解自身困境的私心。
上文提到,宋太宗是在没有取得宋太祖亲笔遗诏的情况下突然即位的。而且,宋太祖明明已经有了两个成年的儿子。
所以,宋太宗的即位就让人觉得缺乏合法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宋太宗为了稳固皇权,除了要消除宋太祖的影响以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培植自己的一批亲信,占据朝廷和地方各个重要位置上。
而最有效的培植亲信的办法,不是拉拢太祖朝的旧臣,也不是提拔自己的部下,而是从科举入手。
宋太宗即位后第一次科举,就一次性选拔了500多名人才,这些人的起点也很高,直接被宋太宗安排到了朝廷和各州的关键位置。
当年的状元吕蒙正,仅仅只用了6年时间,就做到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升迁速度令人折舌。
宋太宗用扩大科举取悦了读书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天子门生”班底。而能写会说的读书人,能不用各种方式念皇帝的好吗?
结语:宋太宗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尽管中间夹杂着私心,但这客观上使文人的地位大幅提高,最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官群体。
这些文官在宋朝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日后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英雄豪杰、谋士策士轮番登场,各显神通。然而,在这璀璨星河之中,有一位谋士却常常被世人所忽略,他便是李儒。李儒,字文优,..
在中国历史上,关羽失荆州一直被视为其个人的重大失误。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时,不难发现,这一事件并非完全是关羽个人的过错。 一、荆..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因曾做过上元、江宁县令且十分喜爱金陵山川秀色和人文氛围,遂以“三百金”价格,购得江宁府内隋赫德遗下的“隋园”,..
《韩非子》经由秦制架构中国传统政治的同时,秦制也成为抨击《韩非子》的重要口实。从公开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话语层面看,《韩非子》却是遭遇最多遮蔽、非议和抨击的理..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建立之战,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掌握了秦国大..
布朗族人一生与茶密不可分。茶树是家庭财富的标志,茶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茶是布朗族社会生活和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同茶的亲密关系,生动地反映在布朗族..
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隶李成梁麾下的时候,每有征战,勇敢冲杀,捷足先登,屡屡荣立战功,颇受李成梁的赏识。 从此努尔哈赤逐渐接近了李成梁,作了随从和侍卫。..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广为流传的是象脚鼓舞。由敲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后面,按一定步法,手势绕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组成外圈,..
执金吾(yù),古代保卫京城的官员。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本名中尉,其所属兵卒也称为北军。地位较高,光武帝在民间时,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光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童年不幸 按照正常的传承序位,是轮不到光绪的,他父亲是醇亲王,光绪其实是慈禧的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