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皇帝赵匡胤可以说是十分骁勇善战的人,但是由于他的抑武崇文,导致了他的后人就不如他了,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虽然政治上比较开明,但是说道打仗他就傻了,那为什么在他御驾亲征时已经快要击败辽军时要签订《澶渊之盟》呢?

  与各个时期的中原王朝相比,宋代实在是窝囊的有些过分,因此宋代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孱弱,窝囊,弱鸡。辽军此次南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严重威胁北宋都城东京的安全。消息传入京师后,宋真宗吓得手足无措,首先想到的就是往逃往南方,大部分文臣纷纷双手支持迁都,连地方都给皇帝选好了,恨不得连夜收拾东西走人。

  存亡之际,宰相寇准挺身而出,痛斥那些主张南迁的大臣,力谏皇帝迎战辽军,并鼓励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心里虽然十分抗拒,但又不能在群臣面前认怂,没有当场拒绝,而是一言不发。名将杨延昭上奏,力挺寇准的看法,希望皇帝不要害怕。宋真宗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皇帝亲征,宋军勇气和信心倍增,接连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

image.png

  辽军统帅萧挞凛在战场巡视的时候,还被宋军用伏驽射杀,加上辽军深入宋境,粮草不济,辽军败像已露。此时,辽国居然提出议和,寇准对宋真宗说道:“敌军人困马乏,已是强弩之末,陛下应趁机将其歼灭,然后挥军北上,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和先帝未实现的愿望。”宋真宗却摇了摇头,一意孤行,派使臣与辽国议和,《澶渊之盟》诞生。

  宋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为何宋真宗还要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其实当时攻城战还未开始,辽军就失去主将,加上他们一路劳师远征,前有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大军严阵以待,后有宋朝军民不断的袭击骚扰,辽军的士气大减,已渐渐不能支撑,因此,萧太后决定全军后撤,并向宋真宗提出议和。这恰恰也是宋真宗盼望的结果,因为他本来就不想和辽军决战,是在寇准等人“连哄带吓”下才勉强“亲征”的,身处前线的他心惊胆战;另外,南方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西夏边患不已,也让他感到内外交困、力不从心。

image.png

  宋真宗派出使臣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临行前宋真宗叮嘱,如辽方仅提出岁币等物质要求可以接受,但如要我们割让领土,就不惜与之决战。曹利用询问可许岁币的数额,宋真宗说,万不得已时,100万也可以。但曹利用走出行宫时,寇准警告他:“如果你答应辽方的岁币总数超过30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而后,最终得知岁币等总数价值只需30万两,宋真宗大喜过望,对曹利用封官加赏。虽然“澶渊之盟”较有利于辽方,但对宋真宗来说,也达到了花钱买平安的目的,其悬着的心也算落了下来。其实,宋、辽之间签订盟约,也反映了双方实力的一种均衡,当时,无论是辽或是宋,谁也无法吞并对方。“澶渊之盟”令宋、辽双方化剑为犁,换来两国关系近百年的和平发展,这对于宋、辽百姓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结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