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自曹操陈留起兵,各地也都在蠢蠢欲动,讨伐董卓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不过,董卓的军力确实不容小觑,只有天下各路反董的势力联合起来,才有一定的把握。怎么来挑这个头儿呢?

  桥瑁造假

  初平元年春正月,时任东郡太守(相当于濮阳市长,今河南濮阳)的桥瑁灵机一动,决定假借朝廷三公的名义、伪造一份布告:

  1、详细列举了董卓的罪行。

  2、说明朝廷这边受到董卓的逼迫,无法自救。

  3、希望各路诸侯兴起义兵,拯救国家、百姓于危难之中。

  桥瑁将布告交给驿站、传递给各个州郡。大家这下觉得,现在起兵名正言顺,至于这布告是真是假,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估计都心知肚明吧。

image.png

  图 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

  酸枣会盟

  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联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会盟。大家一致认为臧洪富有胆略,请他升坛、主持盟誓,臧洪毫不推辞,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臧洪先是声讨了董卓“祸国殃民”的暴行,然后,宣布各路诸侯的名单,最后宣读盟誓: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大家听完以后,上至将军、诸侯,下至普通士兵,都极其振奋。“反董卓联盟”正式成立:

  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image.png

  图 兵力部署

  战略部署

  1、袁绍、王匡屯兵河内。(河内太守张杨率几千人投靠袁绍,后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于漳水。)

  2、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隶属于张邈麾下,广陵太守张超也在其兄张邈麾下。)

  3、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隶属于袁术。)

  4、孔伷屯兵颍川。

  5、韩馥留在邺城。(负责给关东联军提供粮饷。)

  关东联军共同推举袁绍为“反董卓联盟”的盟主,主持大局。于是,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联军其他将领也被授予了官职。比如:曹操被任命为行“奋武将军”,孙坚被袁术表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关东十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各领军数万。张杨、曹操、张超、孙坚这四支军队实力薄弱,隶属于袁绍、张邈、袁术,即便算上他们,也才十四路。《三国演义》当中提到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完全是由罗贯中拼凑出来的,根据史实记载,按照各军队的实力来看,只有关东十路诸侯。

image.png

  图 关东联军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

  为什么是袁绍?

  当时,袁绍逃离洛阳之后,董卓就下达了悬赏令,捉拿袁绍。周毖、伍琼、郑泰等深受董卓信任,可是他们心向袁绍,就劝道:

  像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袁绍这个人不识大体,现在因为害怕将军才逃跑了,没其他意思,如果我们通缉他太急的话,恐怕会出乱子。老袁家连续四代人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如果发话,肯定都会跟着他干,各地会纷纷相应。到那个时候,整个函谷关以东就不是将军您能控制得了的。不如赦免他个郡守(相当于市长)当当,这样他就不会再惹事端了。

  董卓觉得也有道理,就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沧州市长,今河北),封邟乡侯(邟乡:属今河南汝州)。袁绍长舒了一口气,又神气起来了。之前弃官逃跑也不算数了,司隶校尉(负责首都治安)还由他兼着。

  正像周毖、伍琼等人分析的那样,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开始,到袁绍的父亲、叔叔,连续四代、五个人都担任朝廷的“三公”职务,号称“四世三公”,门第显赫,绝对有号召力。

  董卓废立皇帝时找袁绍去商量,结果遭到反对,大家觉得袁绍立场鲜明,“革命性”没的说。另外,与袁术相比,袁绍的声望、能力、相貌等各方面都要比他这个嫡出的弟弟略胜一筹,因此,非袁绍莫属!

  臧洪在祭坛上慷慨激昂的演说,大家顿时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关东十路诸侯组成联军,团结在盟主袁绍的周围。然而,这一热度渐渐褪去,随之便迷失了方向。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说道:“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然,对反董卓联盟的各路诸侯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