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明朝是怎么灭亡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有人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以傲视群雄的姿态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成为五千年华夏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成祖朱棣的这句话真的在亡国之际应验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至死都没离开过京城,踉踉跄跄地跑到紫禁城的煤山上,最后再望了一眼火光冲天的宫城,然后在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

image.png

  从1628年开始,接下来十七年的时间里崇祯帝悲愤交加地见证了明朝的消亡,祖宗基业的覆灭,恐怕没有人能够体会到这种煎熬痛苦的心情!

  1628年,信王朱由检在兄长天启帝朱由校手里接过了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沉甸甸的重担压在朱由检的身上,先祖父万历帝的二十八年不上朝加速了明朝的覆灭,那时的朱由检没有想到自己面对外强中干的明朝将会有心无力。这一年,大明帝国的三个地方发生了兵变,蓟镇、宁远和固镇,兵变的直接原因都是朝廷欠发军饷,饥饿的士兵不得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抢夺、焚烧武器弹药,甚至绑架上级军官。

image.png

  尤其是七月份的宁远兵变,前来视察的巡抚毕自肃就成了兵变中的牺牲品,失去理智的士兵将所有矛头都指向这些上级军官,认为他们克扣粮饷、贪污受贿。一次次的严刑拷打和数不清的言语羞辱,让文人出身的毕自肃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一个月后毕自肃自杀殉国。

  崇祯帝刚刚即位,就面临这样大的烂摊子,辽东方面所欠军饷已高达五十万两,这也是宁远兵变规模最大的原因。

  作为大明新主,朱由检是忙的焦头烂额,应接不暇,比起开国先祖朱元璋的“日落而入,星存而出”还要勤奋几分。东北境内的后金可汗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正式和明朝决裂,陕西境内又有一群农民叛乱军,叛军首领叫高迎祥,自称闯王。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叛乱像雨后竹笋一样冒出来,朱由检只能凝眉愁思,今天安抚这个,明天平定那个,朱由检这时的处境只能用一句歇后语形容,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image.png

  不可否认的是,朱由检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朕不是亡国之君,尔皆是亡国之臣。如果把朱由检放在一百年前,他会是新一个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开创出一片太平盛世。可这是祸不单行的年代,浙江地区台风肆虐,海啸对沿海居民造成了不计其数的损失。更加要命的是,明朝末年正经历小寒纪,气候的寒冷让谷物减收,天时地利人和,朱由检没有占到一样。

  1629年,朱由检下达了一个裁撤驿站的决定,只是为了挤出更多的军费和官费,这个微不足道的决定,让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失业,失去了微薄的收入,穷困潦倒的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的农民军。

image.png

  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股农民军势力攻陷安徽凤阳,刨了明朝皇帝的祖坟。这个消息对朱由检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痛哭流涕,号叫着愧对祖宗的话,下了一条痛陈过失的《罪己诏》,希望能够收回失去的民心。本能成为中兴之主,却因为运气和时机的关系,让朱由检沦为了亡国之君。明眼人都知道明朝的江山不是朱由检弄丢的,而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的不作为,让积攒多年的民怨在数百年后爆发。

  1636年,后金可汗皇太极称帝,宣布建立清帝国,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大明的京师心脏。第二年,附属国朝鲜宣布投降满清,这意味着朝鲜不再承认明朝是正统的存在,天下的政权秩序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明帝国的权威一次次受到挑衅。

image.png

  1642年,明朝抗清名将祖大寿和洪承畴先后投降满清,两个边防标志性的人物作出震惊世人的政治抉择,表明了明朝的必然衰落。朱由检为了挽回民心涣散的大明,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最开始的清除魏忠贤。

image.png

  即位不到两个月的朱由检和位高权重的魏忠贤进行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对决,年轻的朱由检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迫使魏忠贤畏罪自杀。朱由检在处理魏忠贤事情上展示的老练精明,让朝臣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可是朱由检有一个致命缺陷。对大臣的多疑和对决策的自信,这是朱由检最为致命的性格缺陷,以至于让他不容分说地赐死了抗清名将袁崇焕。

image.png

  朱由检对袁崇焕最开始是充满期待和希望的,他渴望拥有一个霍去病那样的名将,能够清除侵扰不断的外患。

  袁崇焕十分清楚明朝的财政腐败问题严重,他在朱由检面前表示的“平辽五年可成”只是为了安慰一下焦躁的朱由检。强悍勇猛的清军,能够防御已着实不易,又怎么能轻易灭掉呢?

  宁远兵变后,袁崇焕一边逮捕主谋平息这场祸乱,一边上奏请求弥补拖欠的军饷,可是国库紧张的朱由检却无法完成宁远士兵的愿望。

image.png

  后来发生袁崇焕斩杀守将毛文龙一事,虽然毛文龙有贪污军饷的嫌疑,可毕竟毛文龙是抗清将领,擅杀边防将领是重罪,即便朱由检表面没有怪罪袁崇焕,可他的心里依旧对此耿耿于怀。

  多疑的朱由检对我行我素的袁崇焕日益不满,在皇太极率领清兵绕道蒙古准备攻打京城的时候,没有经过从朱由检许可,袁崇焕就擅自率领军队回京救援。

image.png

  各种复杂的事情和道不清的误会,让朱由检对袁崇焕下达了凌迟处死的决定。袁崇焕死后,明朝失去最后一道防火墙,直到1644年的那一天,朱由检下了生命中最后一份罪己诏,然后自缢身亡了。

  令人悲哀的是,朱由检在最后时刻亲自鸣钟上殿,满朝文武无一人来,只剩下空荡荡的宫殿和孤独的朱由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