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讨明檄文中的一个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且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要跟自己曾经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于是煞费苦心地编撰出了一个,为后来历代清朝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讨明檄文“七大恨”来。

  “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于世,流传在世的版本众多,甚至同一版本中“七恨”的内容也往往重复、啰嗦、混淆不清。

  经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梳爬、厘清,最接近原始版本的,应该是收藏于北大研究所的天聪四年木刻揭榜之七大恨。

  这个揭榜是天聪四年皇太极带领后金军队打到北京城下,在返程时,为安抚民心而刊布谕民榜文。

  这个榜文中所记载的七大恨内容,最接近于奴尔哈赤起兵反明时的原状。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而木刻揭榜中“七大恨”的第七恨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所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这第七恨的原文是:“我国素顺,并不曾稍倪不轨,忽遣备御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注:“□”为原榜文遗缺字)

  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则是:我国向来忠义孝顺,从来没有过无礼之举,南朝忽然派遣备御萧伯芝前来巡视。这萧伯芝狗仗人势,蟒衣玉带,作威作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言辞荼毒,让人不堪忍受。即是第七条恼恨。

  这里提到的“备御萧伯芝大作威福”事,由于其他版本不载,众多史书也没涉及到此事,致使后人不知事情来龙去脉,莫名其妙。

  其实,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恶作剧,曾让以绝代枭雄自居的努尔哈赤威风扫地、颜面全失。

  明末清初文人计六奇在《明季北略》记录有事情全过程,说:

  努尔哈赤作为替明朝守边的官员,每年都得向明朝进贡蜂蜜,并开蜜市与边民做贸易。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忙于征讨和吞并哈达、辉发、乌拉等部,就不再进贡了。到四十五年(1615年),传言努尔哈赤把这些年屯积下来的蜂蜜炼制成可以携带的干粮,不知意欲何为。辽东巡抚李维翰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又不敢上报朝廷,想来想去,便私下里派遣辽阳的材官萧伯芝前去质询努尔哈赤。

  萧伯芝是个贼大胆,他带领豪华仪仗队,敲锣打鼓,冒充朝廷都督,大摇大摆地出发了。到了边境,发现努尔哈赤没有亲来郊迎。萧伯芝当场发作,怒斥后金官员:“我奉朝廷的旨意前来,你们的头领居然不来迎接,真是反了你们了!”然后作返回状,声称要回朝禀告努尔哈赤的无礼。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努尔哈赤得知,穿着橐鞬服屁颠屁颠地赶来,跪在道路左侧迎接。当日,供应的物品十分丰盛。萧伯芝遂转怒为喜,与努尔哈赤交盏欢饮。酒至半酣,萧伯芝板起面孔,责问努尔哈赤为何不进贡。努尔哈赤打着哈哈解释说:“本部的蜂蜜,就好像你们的五谷。五谷遇上欠收之年,皇朝追究谁的责任了?本部这五年来花少蜂死,没有足够的蜂蜜向朝廷进贡。等到来年春天花满枝头,蜂蜜盛产之后,一定像以前一样进贡。这种琐事,如何值得劳烦圣上忧虑?”

  待到欢宴结束,努尔哈赤厚赠萧伯芝,送了很多贵重礼物。努尔哈赤还亲自替萧伯芝把马牵出来。两人上马,并辔而行。到了僻静之处,努尔哈赤在马上拍了拍萧伯芝的肩,笑着说:“你是辽阳的无赖萧伯芝,竟然假冒朝廷的都督出使到我的地盘!我不是不能把你杀了然后再向朝廷禀明缘由,而是实在不愿让天朝受到耻笑啊。替我向巡抚李维翰带个话,下不为例哦。”萧伯芝听了,脸色大变,匆匆而回。

  从事件的结局来看,萧伯芝和努尔哈赤两人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萧伯芝冒充都督,一旦被朝廷侦知,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努尔哈赤羽翼虽现渐丰,但还没有做好与明朝干仗的准备,也怕明朝怪罪没有进贡之失,所以明知萧伯芝是假,却也只能忍气吞声,赔尽笑脸地向萧伯芝献媚、讨好。

  不过,随着后金事业的壮大,努尔哈赤渐渐把这件事视同自己遭受的“胯下之耻”,耿耿于怀,越来越难堪,越来越难以忍受,以致在公开起兵叛明时,煞有介事地将之列入了赫赫有名的“七大恨”之中。

努尔哈赤

网络配图

  说一千、道一万,“备御萧伯芝大作威福”事终究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奴尔哈赤这样郑重其事只会让人洞察他的心胸狭隘、自卑和脆弱。

  而且,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努尔哈赤却又是跪迎,又是奉酒陪笑,又是送礼献媚,既出卖了后金曾经是明朝部属的关系,又让后来的清朝统治者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太祖武皇帝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老档秘录》等书在收录“七大恨”之时,都毫无例外地把这一条删除掉了。

  孟森先生就说“末条以萧伯芝蟒衣玉带为恨,后来太觉其无谓”,“太祖列入七大恨中,亦自觉无事生事。后各本皆删此条,而析别条以足其数”。

  删除了这一条,又要凑够“七恨”之数,就不得不在前面的条数中进行拆解,最终出现了许多重复、啰嗦的东西,致使后人读之如坠云雾,不明就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