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何烦恼自己的儿子 儿子的实力特别能干苦恼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唐太宗为何烦恼自己的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传位不当导致二世而亡的秦始皇并不孤独,许多优秀的帝王也如他一般,身后事也不完美。不同的是,秦始皇是手一滑出现了意外,而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儿子们一个个雄心勃勃也很是令人烦恼。

  唐太宗李世民素以英明神武为后人所知,可以说,没有哪位皇帝在史书中的形象如此完美了(虽然这其中有猫腻,具体的下回再说)。天可汗、贞观之治将太宗的文治武功说的淋漓尽致,然而在儿子们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个李世民。

image.png

  1、颇为成器的儿子们

  贞观年间,先后出镜并与皇位有关的皇子有五位,他们分别是长孙皇后之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隋炀帝女杨妃之子李恪,还有阴氏之子李祐。比起康熙的八子夺嫡虽然差点,但也可见太宗的皇子们雄心勃勃的不在少数。

  其中,早在公元620年,武德三年6月,尚为皇孙的李世民诸子李承乾、李恪、李泰分别被封为郡王;武德八年,李祐封为郡王。

  武德八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上位。贞观二年,李世民将儿子们封王,李承乾为太子,入主东宫;李泰封越王,扬州大都督,辖22州;李恪封蜀王,封益州大都督;李祐封燕王,幽州大都督。儿子们看起来也是颇为争气。

  此时的唐帝国还是内忧外患,唐太宗李世民忙着整理内政,准备反击突厥,洗刷渭北便桥的耻辱。而太子李承乾继立,太宗皇帝着意培养其政治能力。贞观四年,李承乾便开始了政务的锻炼,让李承乾听讼,此时的李承乾不过12岁。

image.png

  不过太宗眼里这也并不算早。中国历史上有个规律,乱世英主往往早熟;而太平之世往往仁君晚成。太宗亦然,他本人14岁成婚,17岁便从军,雁门关救隋炀帝一直传为佳话。因此早早的开始培养自己的太子,等到自己老的时候不是正好有了一个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的太子吗?

  很多皇帝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很多结局都不尽如人意,但李承乾看起来还是颇为令父亲满意的。历史记载,李承乾“仁孝纯深”。随着日渐成长,李承乾在处理政事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病逝。为了给父亲守孝,太宗皇帝命令李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做的也颇让太宗皇帝满意。在这数年间,多次有太宗皇帝赏赐东宫属官和太子本人的记录,也有多次太宗皇帝夸赞李承乾、为了他举行宴会的记录。可见太宗皇帝不仅很满意,在儿子面前还是个慈父,而且还是个比较奢侈的慈父。

  此时,李承乾还不到17岁,恰到太宗从军的时候。太宗皇帝正是从军事生涯开始,横扫半个中国,用军功累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日后才有机会利用玄武门之变成功拉下李建成,成为唐帝国的下一代皇帝。可以说,17岁是太宗皇帝成熟的一个转折。

  而17岁,也将成为李承乾的一个转折。贞观十年,李承乾的母后长孙皇后病了,而且逐渐病得很重。按说这事也不管李承乾什么事,然而,李承乾为人仁孝异常,忧心母亲,李承乾希望父皇能够大赦天下为母亲祈福,然而又不好说出口。

image.png

  2、叛逆的承乾

  李承乾虽然没有向李世民说,然而大臣们纷纷向李世民求情。然而,这件事却被皇后本人劝止了。即便如此,太宗皇帝还是广修佛寺,希望挽回爱妻的性命。然而,大家的努力还是没能挽回长孙皇后年轻的生命。六月,长孙皇后死。

  母后死后,李承乾生性纯孝顺,因此,母亲死后,李承乾悲伤过度。然而,从此以后,太子李承乾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走向了越来越叛逆的道路。

  这也怪,皇帝父亲和太子的老师们对李承乾的期望实在太高了,而教育方式又极其的简单粗暴。17岁的少年,正是什么都好奇的时候:盖了一所房子,被批评;喜欢一个娈童“称心”,太宗杀死称心;又喜欢一个乐人,又被太宗杀死;李承乾伤痛至极,几个月都不上朝。

image.png

  从此,太宗眼里,李承乾不再那么令人满意。但是也还没到废太子的地步,他令张玄素为太子老师,还令重臣魏征为太子太师。

  然而,在承乾看来,母亲死后,没有人再关心他的内心,他的心里感到很孤独。而他的老师们,都是些犯言直谏出了名的,连太宗皇帝都往往难以忍受,更何况少年郎李承乾呢?

  李承乾终于越走越远了。

  3、最终归属

  偏偏此时,他的另一个兄弟,李泰,进入了太宗的视野。

image.png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泰和他网罗的一帮文人,变成《括地志》一书,太宗皇帝十分赞赏,多次有赏赐李泰的记录,规格与太子相当。回头想想又觉得不妥,于是太宗只好取消太子的限制来挽回。

  在许多影视剧中,吴王李恪都是争储的主角之一。然而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李恪争储的记录。只是在一次谈话中,太宗与长孙无忌表示,李恪英果类我,要不立他得了?但最终,李恪与太子无缘,却导致了永徽年间,李恪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

image.png

  而此时,李泰确实让李承乾感受到了威胁,他甚至想要谋杀李泰。

  屋漏偏逢连夜雨,贞观十七年,太宗皇帝的另一个儿子,李祐造反。叛乱很快被平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牵出了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等人造反的密谋。

  这让太宗十分震怒,虽然他尽全力保下了李承乾的命,但太子之位是不能再给他了。李泰也因为此案,被指控谋夺皇储,被太宗皇帝软禁。

  面对雄心勃勃的儿子们,太宗皇帝内心是崩溃的。思来想去,爱子心切的太宗皇帝想到只有相对仁弱的李治能让儿子们都活下来。但他对李治能否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有些怀疑。这时,长孙无忌起了很大作用。当然,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长孙家的外甥只剩下了李治。

image.png

  那就这样吧,有长孙无忌辅佐,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如果长孙无忌知道,太宗死后,自己会因为李治的软弱而送命,不知道他会不会做其他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