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生前未建陵寝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被誉为“千秋大梦”,其开国皇帝李渊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唐高祖”。他不仅建立了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帝国,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然..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文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开国都有一位极具大智慧的谋士,汉有张良,明有刘伯温。而大唐开国同样也有这么位殿堂级的谋士,他就是刘文静。说是开唐首谋,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又看不到他的影子。和他一样为开唐首谋的裴寂,同样也未进入凌烟阁(唐太宗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刘文静在隋炀帝时担任晋阳令,他的好基友裴寂和太原留守李渊有很深的交情。刘文静就经过裴寂结识了李渊,在李渊的诸子之中,刘文静尤其看好李世民。隋末瓦岗寨起义,隋朝到处抓捕与瓦岗寨有关系的叛贼,刘文静因和瓦岗寨的首领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监狱。李世民多次前往监狱探视,拉拢于他,刘文静受宠若惊,出狱后便成为李世民的死党。
李渊在起兵时,犹犹豫豫始终下不了决心。李世民和刘文静商量后,就让裴寂前往劝说李渊尽快起兵,并伪造诏书,设计斩杀太原副留守高君雅等人,为李渊顺利起兵反隋铺平了道路。李渊太原起义后,刘文静又奉命出使突厥,他不但顺利的促成突厥和李渊之间的联盟,巩固了李渊的后方,又获得突厥赠送的数千匹战马,让李渊组建了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
617年,刘文静在潼关大败隋将桑显和,俘虏屈突通,立下赫赫战功。唐朝建立后,裴寂和刘文静都因功劳巨大,并都是太原起义的元谋功臣,获得“恕二死”的特权,说白了就是给了2张免死铁券。但裴刘二人的政治主张后来分道扬镳了。裴寂坚决站在李渊这一边,而刘文静则站在秦王李世民这一边。李世民因为功劳巨大,风头盖过了李建成,也盖过了李渊,矛盾由此而生。
强权面前,是不分父子、兄弟的。李渊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宰相),赏赐无数,每日赐御膳。李渊每次上朝,必与裴寂同坐;回到寝宫,则拉着裴寂进入卧室,对裴寂言听计从。自以为才能超出裴寂,又屡有军功,但官爵和待遇却在裴寂之下,所以心中不平。刘文静每次都在朝堂上反驳裴寂,于是二人反目成仇。当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刘文静和李世民走得太近。
刘文静有次喝醉,拔刀砍向柱子说:“我一定杀了裴寂!”随后还说了一些抱怨的话。谁知被当时刘文静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于是去告了御状,说刘文静图谋不轨。李渊大怒,加上裴寂在李渊面前进言说刘文静虽然有才能,但是生性猜忌阴险,日后怕成为祸患。李渊深以为然,于是下诏诛杀刘文静。
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太多了,可惜刘文静手握2张免死铁券,却抵不了一死。刘文静临死说道:“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刘文静真的想要谋反?不可能,只不过是李渊想要打压李世民,所以刘文静必须死!说到底玄武门之变的爆发,并不是单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而是李世民和李渊、李建成三者的矛盾。李渊和李建成想联合起来搞掉李世民,可是没想到李世民彻底翻脸,先下了狠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被誉为“千秋大梦”,其开国皇帝李渊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唐高祖”。他不仅建立了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帝国,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然..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裴寂,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武德元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并且封赏文武百官。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君集的故事。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古代封建社会天子诛杀有功之臣的事情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裴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开国第一任宰相的名字叫裴寂。长大后,裴寂眉清目秀,是个优雅的公子哥。杨坚建立隋朝后,裴寂..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墓志为太安狄那)人,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
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是一位可歌可颂的英..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外来贸易频然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极度开放的时代,从衣着和服饰..
在历史长河中,秦叔宝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秦叔宝是唐朝初期数一数二的猛将,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都对他评价极..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
唐玄宗时期任用的宰相之一,比较著名的有张九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