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三国时期曹魏的治世能臣与河东太守典范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汉朝名门京兆杜氏,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他历仕曹操、曹丕两代,以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深..
三国时期名将竟然花钱买官?张温花钱买官是真的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汉朝时的三公是文官体系中最大的三个官职,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可谓是百官之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曾经让汉献帝任命自己为司空,所以曹操也叫“曹司空”。袁绍曾被人称为“四世三公”,是因为袁家连续四代人都有人官拜三公,这是何等荣耀?
然而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安于享乐,为敛财竟把朝廷的官职拿来卖,连最高的三公也不放过,也必须交钱才能当上三公。三国时代的名将张温,本就战功显赫,也要花钱买官,当上司空。
羌人
张温平定叛乱
张温,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穰县人,受曹操祖父曹腾所提拔。
中平元年(184年),张温当时为大司农,受封为司空,主管监察。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胁迫韩遂、边章,起兵造反。汉灵帝刘宏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率军讨伐。当时董卓、孙坚都是张温的下属。张温派董卓与右扶风鲍鸿合兵进攻边章、韩遂,取得胜利,边章、韩败退榆中。边章、韩遂又驻守葵园峡,切断张温大军粮道。
由于补给困难,张温大军与叛军进入相持阶段。后来,叛军发生内讧,韩遂杀死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向朝廷投降,叛乱被平定。
中平三年(186年),汉灵帝拜张温为太尉,为当时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汉朝皇帝
张温真的花钱买官吗?
张温在公元184年已经位至司空,公元185年改任为太尉。史料关于张温买官的记载主要有两处: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是时,段颎、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傅子》: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
这两处史料明确记载段颎、崔烈、樊陵、张温4个人都是买官当上了三公,张温应该是在公元184年就已经买官当上司空了,而他于公元185年到187年都一直在西凉平判,因功才被汉灵帝改任为太尉。不过,张温的太尉究竟是当了多久,目前没办法判断,据史料记载,董卓190年入洛阳时,把持朝政,当时张温官为卫尉。董卓与张温有过节,入洛阳后贬张温的官职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张温从公元184年起开始位列三公,直接公元190年被董卓贬职,总共6年位列三公。
汉灵帝刘宏是公开卖官的,当时很多名士名将都有过买官的经历,也并不觉得可耻。
董卓
张温之死
董卓入主洛阳,张温因在讨伐北宫伯玉时就和董卓有过节,所以与董卓没有来往。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公报么仇,诬蔑张温与袁术私通,在市街上当场将张温拷打致死。《三国志》:故太尉张温时为卫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汉朝名门京兆杜氏,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他历仕曹操、曹丕两代,以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深..
在《三国演义》中,华歆常被刻画为趋炎附势的政客,如逼迫汉献帝禅位时“按剑指帝”的“黑脸角色”。然而,正史中的华歆却是曹魏政权的核心支柱,其政治智慧、清廉操..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谋士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各自的主公争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提到三国谋士,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诸葛亮,然而,在那个英..
在正统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马超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蜀汉的重要将领,马超以其卓越的武艺、威猛的形象和传奇的经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在这部巨著的最后一回中,一个名叫羊祜的人物首次登场,并占据了重..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文化史上,有一个名词“三曹”被频繁提及,它代表了当时魏国文坛上的三位杰出人物。那么,三国时期魏国的三曹指的究竟是谁呢? 一、三曹的定义与..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更以其坎坷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他就是东汉末年三国..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庞统的名字或许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物那样响亮,但他却是当时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谋士。他的智谋和才华不仅为刘备所赏识,也为后世所传颂。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