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圆珠与金兀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情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件因各种原因被尘封或模糊,赵圆珠与金兀术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赵圆珠,宋徽宗的第二十个女儿,金兀术(完颜宗弼)的妾室,她的..
国旗和国歌在今天可谓是一个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当然,这些都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制定和发布的,再往前延伸,懂点历史的人就会知道,在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时武汉革命政府以十八星旗作为自己的旗帜,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又制定了五色旗作(象征“五族共和”)为民国国旗,在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当上民国总统、民国政府北迁北京后后,这一旗帜又为北洋政府所继承。当北洋政府奔溃,国民党的国民政府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以后,又颁布了一面新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国旗。然而,这些熟为人知的国旗都是在民国成立以后的事,当我们将视角继续往前延伸到清朝,中国的国旗又是什么样的呢?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就不甚了了了,甚至很多人会认为清朝根本就没有国旗,因为教科书上没有介绍,社会媒体也很少提及。那么,清朝到底有没有制定过国旗呢?
笔者在过去阅读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的时候,曾注意到书上面有这么一个细节,那就是1917年张勋进入北京扶持清朝废帝宣统复辟,导致整个北京大街的景象曾一度恢复到了清朝时的旧模样,其中一样,就是居民们降下代表民国的五色旗,代之以“龙旗”(因为清朝灭亡好几年了,龙旗不好找,好多人都是临时用纸在布上面糊的),那么,这“龙旗”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既然可以用于替代民国国旗,那么它是清朝的国旗吗?书上面没有任何交代。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后来又查阅了一番资料,这才终于恍然大悟,这面“龙旗”确实就是清朝的国旗。那么,这面国旗又是个什么来头呢?
我们不妨先说说国旗诞生的历史。国旗在人类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十分新奇的玩意儿,它并非自古就有,实际上一直到近代才在欧洲出现。据说,世界上第一面国旗是丹麦国旗,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但是在当时国旗并没有很快被应用开来,原因是当时欧洲各国封建王权势力还很强大,并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随着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国家的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高涨,大量国旗这才应运而生。然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展开侵略和扩张,国旗的理念也就随之被传播到世界各地,20世纪以来,随着亚非拉国家独立的高潮,大批国旗随着新独立的国家诞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包括未被普遍承认地区)的国旗数量已达到199面。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国旗的诞生也是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的影响下逐渐诞生的。古代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主要用于帝国内部各种仪式,用来标识公侯将相的身份地位以及集团属性等,却一直没有国旗的理念,更谈不上去制定一面国旗作为整个国家的象征。旗帜在中国古代还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之中。中国是世界上出现军旗最早的国家之一,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进军打仗时打的一种旗,上面画鸟隼图形,有着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古代军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反映其文化心理。各朝代的军旗均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如绣有“唐”字,便是代表唐朝军队。另外,统帅和将领常在旗幅上绣自己的姓,以与别的军队区别。像关羽之军打“关”字旗,岳家军打“岳”字旗。也有以称号为旗的,如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打“闯”字旗。这一点,我们在观看中国古代历史的电视剧时就不难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指挥军队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份的认旗等。因为旗帜在军事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旗”这个名称更是进一步演化成了一种军事单位的名称。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满清八旗军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的,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四色共八种旗帜。
1890年开始正式使用的大清国旗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起来。但在刚开始,清朝统治者仍然顽固地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欧洲来的这些国家都是些不足挂齿的“蛮夷小国”,不需要与他们平等的外交活动,自然也不必和他们一样张挂国旗。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清政府才逐渐认识到制定一面国旗以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入中国,开始在中国水域部署海军。中外水师如果同处一块水域,免不了生出许多冲突。由于没有统一的官船旗号,大清水师在与西方海军的交涉中吃了许多哑巴亏。1862年,湖北长江水域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英国人硬说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痛定思痛,开始考虑在海军中制定一面统一的旗帜来区分中外船队,于是找两江总督曾国藩商量相关事宜,曾国藩表示赞同。奕提供给曾国藩参考的方案是“黄色龙旗”,而曾国藩考虑到“黄色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的形态接近,为避僭越之嫌,提出将“黄色龙旗”削去一角,成为一面形制特异的三角尖旗。1862年(同治元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旗帜方案: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以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就这样,龙旗在外交层面上具有了王朝或者说国家的象征意义。
虽然设计龙旗的初衷是用作水师官船的标志,但由于清政府没有其他可以用作国家象征的旗帜,这面龙旗事实上已经被外国人视作大清国国旗。据何如璋1877年《使东述略》记载,大清使团船近内口时,要停下来施炮二十一声,桅杆升日本国旗,日本戍兵也在对面升龙旗,“炮如其数,互相为敬”。至迟到光绪初年,龙旗的使用范围已经从船上扩大到陆上。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馆北向建木质大牌楼一座,上书“大清国”三字,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1881年(光绪七年)9月,清政府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
由此可见,最早在外事场合使用的龙旗,是一些外国机构或个人自作主张替中国使团设计、制作,并应用于外交仪式上的。龙旗作为涉外事务中的国家象征,大约在同治年间逐渐被中国官员所接受,但在对内明确为一种民族国家的象征,则是更加晚近的观念。1888年,在李鸿章等人主持下,才在《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使用“国旗”这个新概念“按西洋各国,有国旗、兵船旗、商船旗之别”。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依然决定使用黄龙旗(黄底蓝龙抢赤珠)为大清国国旗,含义是: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色。1889年3月,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善后局按照新规定绘制国旗: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形,黄色,中嵌青色飞龙。5月,出使美国大臣张荫桓奏请按《北洋海军章程》,以长方形龙旗为国旗,斜幅龙旗为商旗。是年,新样式的国旗正式启用。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如此算来,从1862年到1889年,中国近代第一面国旗从雏形到定型历时将近三十年。
说完国旗,接下来说说国歌。国歌与国旗一样,都是欧洲近代的产物。荷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1569年,荷兰人民为抵抗西班牙统治者的统治与压迫,高唱《威廉·凡·那叟》(奥兰治的威廉)冲向敌人,并战胜了西班牙统治者。荷兰人民对这首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十分地热爱。后来,这首歌曲成了荷兰的国歌。从此以后,许多国家也争相模仿,制定出自己国家的国歌。
与制定国旗的过程类似,清朝国歌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出使英、法,两年后又兼任驻俄公使,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顿时傻了眼:从来就不知道“国歌”为何物。慌乱之下,李鸿章只好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这个“国歌”的歌词写得还算大方:“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
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 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在需要唱国歌的时候,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来当国歌使用。
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谕令内阁正式制定国歌: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创作、呈览的“国乐”。这首“国乐”名为《巩金瓯》,歌词是这样的:“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尽管这首歌的歌词听起来有点晦涩难懂,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十分美满,无非是上天保佑我大清延绵万世什么的:“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说来可笑的是,与这首歌所表达的寓意恰恰相反,仅仅6天之后(即10月10日),武昌起义就爆发了,清政府随即土崩瓦解,迅速走向了灭亡。因此,这首国歌并没有传唱开来,很快被人们给遗忘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件因各种原因被尘封或模糊,赵圆珠与金兀术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赵圆珠,宋徽宗的第二十个女儿,金兀术(完颜宗弼)的妾室,她的..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名字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慈禧26岁守寡,经历了后宫的权谋争斗、内忧外乱以及丧子之痛,她的生活充满了波..
诸葛亮的名字在三国历史中熠熠生辉,他不仅是蜀汉的丞相,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然而,关于他的家族成员,尤其是他的兄弟诸葛均的去向,却鲜为人知..
刘诚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慈禧最宠信的太监,一般人都会脱口而出:李莲英!其实不然,在李莲英前面还有两个人:一..
司马迁不是专门写《史记》的?汉朝鲜为人知的冷知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名,可谓是世人皆知,司马迁的《史记》,更是被鲁..
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已经拥有了几十亿年的历史。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曾出现过很多的远古生物。有人认为,远古生物估计是外星人在地球所创造出来实验失败的产物,当外..
【先秦】姜子牙未得志前,曾在朝歌菜市场做过杀猪卖肉的屠夫。周文王曾去集市中走访。姜子牙便故意把玩刀子,弄出声响,并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以便能引起文王注意。..
三国这段历史,主要就是曹操实际上开创的魏国与孙权开创的东吴乃至刘备偏霸的蜀汉所造就的。如果问起三国时期谁盗墓很有名,可能十个人中,会有八九个人说到创立摸金..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为了保住儿子的王位,她联合自己的哥哥对秦国王室进行了一次大清洗,除掉了秦惠文王的众多儿子和结发妻子,开始了对秦国政权长达四十..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增加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