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宋代石孝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代】欧阳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宋代石孝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鹧鸪天·西都作,宋代朱敦儒,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
点绛唇·新月娟娟,宋代汪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
念奴娇·闹红一舸,宋代姜夔,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