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陵墓真的是机关重重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没有机关,更无重重。古代,一般只有身份等级地位较高的墓葬才有可能建防盗设施或营建墓葬时加入防盗的考虑,大多数墓葬没有。防盗技术多是因地制宜,随时而变,非是制度使然。

  墓上如果完全没有任何地面建筑和标记,本身就起到防盗作用——虽然建墓者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意图。春秋战国以来,高等级墓葬几乎皆有封土和相应的地面设施,如陵园、陵寝建筑、神道石刻等等,这样实际上就无法隐藏地下墓葬的大体位置,但是一般会有人守卫。此后主动采取不封不树作为防盗策略的,典型的如曹魏-西晋帝陵、蒙元帝陵等,前者恰好处在丧葬观念转变的转折点上,后者属于特殊的民族习俗,并不占主流。

  中国古代墓葬类型主要有竖穴墓和洞室墓两大类,因结构不同防盗技术的应用也不同。

  竖穴墓的特点是封闭,木椁埋于竖穴底部,椁内置棺,椁上面再填土,没有旁侧的通道连接木椁内外。这类墓的防盗设施通常是在木椁周围埋一些特殊物质,或者在填土上动脑筋。西周晚期以来三晋地区开始出现木椁周围积石、积炭(砂),楚墓中还有填青膏泥或白膏泥,这些大约只流行到汉代。宋代以降,南方开始流行以糯米汁和石灰拌成的灰浆灌注,干燥以后非常坚固(三合土)。另外,这些设施并不是单纯为了防盗,除了积石外其他都有防潮、保护死者遗体等意图。也有的用某种特殊的土(即不是建造墓坑过程中挖出的土)填埋,或者对墓葬填土加以夯打,或者在填土中夹石板、石块等。

  洞室墓的特点是有墓室和墓道之分,以墓门为界,墓室模拟房屋做成一个建筑空间,而墓道是为了连接墓室和地表,通常开在墓室旁侧,棺和随葬器物不是像竖穴墓那样从墓坑上方垂到椁室里,而是从侧口送入,其过程就和人们搬入一座新居一样。封闭时在墓道内填土,墓道还可被重新打开以接纳后死的家庭成员。这类墓的防盗设施通常集中于墓门和墓道。墓道内或塞石,或填土夯实。墓门最简单的是以石封门,稍复杂一点设多重石门,稍具“机关”意味的是简单的石质或铜质顶门器,凡有顶门器的墓,当石门由内向外关闭后,顶门器从后面自动将门顶死,从外面不能推开墓门。最昂贵的封填物质是金属,有的是在封门处灌注铁水形成铁门,有的是在墓道塞石的缝隙间灌注铁水。据史记,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不排除以汞灌墓也有防盗的考虑。

  洞室墓如果开凿在山中(崖洞墓)或者竖穴墓建在山岩中(岩坑墓),本身就是很好的防护措施。另外,无论是哪类墓,如果墓葬开挖很深,在地表之上设高大的夯筑封土,客观上也提高了盗掘的成本。但是绝大多数洞室墓还是建在普通的土状堆积中,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干扰,墓室是空的,盗掘不一定要循墓道-墓门的方向,而是可以从各个方向开挖盗洞进入墓室,因此大多数墓门、墓道处的防盗设施作用有限。(PS:因此可以断言,盗掘者要么破坏墓葬封门,要么破坏墓顶,二者必居其一。墓葬结构本身就是文物,所以盗掘古墓葬罪并不以是否盗得文物为构成要件。盗掘的实质是破坏公共财产附带盗窃)

  至于“衣冠冢”、“迁葬”等埋葬形式,出发点与防盗无关。再加上别洞室墓建有起迷惑作用的设施,如在墓葬周围设置多余的墓室或墓道。这些大概是所谓“疑冢”、“虚墓”、“伪葬”传说的现实基础。因为它们往往规模很小,也是和主墓室连在一起的或相距很近,防盗意义并不普遍。从纯经济的角度说,即使是帝陵建设中,恐怕也难以承担类似地下迷宫的浩大工程;而且,越是帝王这样的高等级墓葬,丧葬过程中越要遵循严格的礼制,帝陵从选址和墓葬形制的设计规划、到营建、再到后来的墓祭,一般条件下皆受礼仪束缚,类似七十二疑冢之说并无实现的可能性。

  至于以杀伤盗掘者为出发点的墓葬防盗方式,如机弩、伏火、毒烟一类,考古实证极少(我所知的如,成都青龙汉墓出土铜蒺藜),在文献中绝大多数也是当做故事讲的,可以说是防盗措施中最无实际意义、应用最少的一种。至于诅咒恐吓盗掘者的一类文字材料,墓葬中也有,但是大概算不上防盗措施。

  详情可参考

  杨爱国:《先秦两汉时期陵墓防盗设施略论》,《考古》1995年第5期。

  王子今:《中国盗墓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后来有再版。

  钱国光:《两汉时期的盗墓与防盗墓略论》,《两汉文化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赵赟:《简析西汉崖洞墓的防盗设施》,《文博》2009年第3期。

  周金波:《汉代墓葬防盗手段述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秦树景:《汉唐时期盗墓现象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中国古代最美十大公主:颜值与传奇并存的皇室明珠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公主作为皇室血脉的象征,不仅承载着家族荣耀,更以美貌与智慧书写了无数传奇。以下是根据真实史料整理的“中国古代最美十大公主”,她们..

    中国古代最美十大公主:颜值与传奇并存的皇室明珠
  • 祖冲之与《大明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里程碑

      南北朝时期,一部名为《大明历》的历法横空出世,以其卓越的精确度和创新性,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这部历法的创制者,正是南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

    祖冲之与《大明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里程碑
  • 井田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石

      井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重要制度,其性质与功能在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但通过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可以明确认定:井田制不仅是土地分配方式,更是以国有..

    井田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石
  • 揭秘中国古代最美皇后之争:历史记载与审美变迁的交织

      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皇后的美貌常被视为母仪天下的象征,但“谁是最美皇后”的争论始终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朝代的审美偏好、史书记载的侧重点,以及文学作品的演绎,..

    揭秘中国古代最美皇后之争:历史记载与审美变迁的交织
  • 中国古代最狠毒的妇人盘点:这三位狠毒程度无人能及!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杰出女性,她们或智慧超群,或美貌无双,然而,也有一些妇人以狠毒著称,她们的手段之残忍、心思之毒辣,令人发指。今天,我们就..

    中国古代最狠毒的妇人盘点:这三位狠毒程度无人能及!
  •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卓越智慧与非凡贡献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宰相,他们凭借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贡献,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以下是十位备受推崇的名相人物介绍,他们的事迹和成就至..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卓越智慧与非凡贡献
  • 中国古代名妓王翠翘:传奇人生与悲壮结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才情出众、命运多舛的女子,其中王翠翘以其独特的经历与悲壮的结局,成为了后人口中传颂的传奇人物。  王翠翘的传奇人生  王..

    中国古代名妓王翠翘:传奇人生与悲壮结局
  • 解密中国古代女子选美:更为看重的要素

      在中国古代,女子选美并非仅仅关注外貌的漂亮与否,而是涵盖了更为丰富和细致的审美标准。这些标准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也反映了古人对女性美的独到见解。..

    解密中国古代女子选美:更为看重的要素
  • 中国古代最牛武将排名:硬汉们单挑从未失败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武将,他们以超凡的武艺和无畏的精神,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民族英雄..

    中国古代最牛武将排名:硬汉们单挑从未失败
  • 名讳:中国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名讳。所谓名讳,是指人们在言谈、书写时避免直接提及尊长或重要人物的名字,以示尊敬和避讳。这一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

    名讳:中国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