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东突厥的高级指挥官结局如何?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贞观四年,唐太宗发动十余万大军,分六路一举灭亡了东突厥。生擒东突厥颉利可汗。这也是自战国以来,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的历次战争中第一次生擒对方最高统治者。那么指挥这场大战的将领都是谁,结局又如何呢?

  第一路大军:畅武道

  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为行军总管(总指挥),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段志玄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刚刚归属的突厥突利可汗。

  薛万彻

  早年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玄武门之变后辅佐唐太宗。之后参加了征讨吐谷浑、薛延陀和高句丽等数次重大战争,可谓战功赫赫。李靖隐退后,薛万彻更是崭露头角,是贞观后期三大名将之一。永徽四年(653年)薛万彻被长孙无忌诬陷谋反,含冤而死。

  段志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参加过太原起兵的元老功臣,曾生擒隋朝大将屈突通。之后跟随唐太宗屡立战功,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贞观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陪葬昭陵。

  第二路大军:恒安道

  检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行军总管(总指挥),卢国公程知节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驻守幽云地区,阻断突厥东逃之路。

  卫孝节

  此人的事迹在现存的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曾是隋朝将领,生卒年不详。

  程知节

  就是在民间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瓦岗军大将,后来投奔唐太宗,屡立战功,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将领之一。显庆元年(656年),程知节在讨伐西突厥的时候杀降受贿,被免除官职。麟德二年(665年)病逝,陪葬昭陵。

  第三路大军:大同道

  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行军总管(总指挥),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进攻突厥西部,截断其西逃之路。

  李道宗

  唐高祖的堂侄,平定刘武周开始走上军事生涯。在唐朝立过战功的宗室中,他的功劳仅次于唐太宗和李孝恭。贞观年间,李道宗参加几乎所有重大战争,屡立大功,还曾送文成公主入藏,是贞观三大名将之一。

  永徽四年(653年),李道宗遭长孙无忌诬陷,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病逝于流放途中。而后世的某些文学作品却将李道宗塑造成大奸臣,实在是“千古奇冤”。

  张宝相

  此人的事迹在现存的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生卒年不详。不过在唐灭东突厥之战中,是他最后生擒了颉利可汗。

  第四路大军:金河道

  华州刺史、霍国公、驸马柴绍为行军总管(总指挥),胡国公秦叔宝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任务是顺黄河挺进,从侧翼与李靖和李世勣率领的主力呼应,合围突厥主力。

  柴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妻子就是著名的娘子军统帅平阳公主。跟随唐太宗参加了唐朝初年的历次重大战争,隋末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都就是柴绍消灭的。贞观十二年(638年),柴绍病逝,陪葬昭陵。两个儿子后来被长孙无忌诬陷,一死一流。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传说是柴绍的后代(存疑)。

  秦叔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瓦岗寨名将,后追随唐太宗。之后屡立战功,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进入贞观之后,早年征战受伤的秦叔宝开始经常患病,基本处于隐退状态。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病逝,陪葬昭陵。

  第五路大军:通漠道(资治通鉴记为“通汉道”)

  并州都督、英国公李世勣为行军总管(总指挥),代州都督、邹国公张公瑾和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率领主力大军直攻东突厥心腹重地,一举歼灭突厥主力。

  李世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追随瓦岗寨的翟让起兵,后来追随李密。李密败亡后,在魏征的劝说下归降大唐。之后参加了东征王世充的战争,并夺取了武牢关,为最后的大获全胜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记载当大军回长安报捷的时候,只有唐太宗和李世勣被特许穿金甲入城。

  李世勣还参加了讨伐徐圆朗、平定辅公佑,但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之后李世勣常年驻守边境,并担任晋王李治(即唐高宗)的长史,为他后来的政治选择埋下了伏笔。贞观后期,李世勣的战功可谓举朝第一,是贞观三大名将之首。

  唐高宗继位后,李勣受到长孙无忌的排挤,基本在京师闲居。但后来在“废王立武”事件中,李勣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勣更是受尽荣华富贵。就连多年不来往的姐姐,武则天都要亲自去探望。

  总章元年(668年),李勣作为总指挥灭亡了高句丽,为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画上了句号。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陪葬昭陵。唐高宗亲自为他送葬,坟墓则是按照汉朝卫霍故事,仿照阴山、铁山和乌德革建山修建。

  张公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追随唐太宗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前,张公瑾用一句:“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打消了唐太宗的疑虑。玄武门之变中,张公瑾以一己之力将东宫几千人马挡在玄武门之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贞观时期,张公瑾出任代州都督,负责防守突厥。他在贞观三年向唐太宗提出讨伐东突厥的六条理由,最终促使唐太宗下了开战的决心。贞观六年(632年),张公瑾病逝于任上,陪葬昭陵。

  高甑生

  早年是秦王府武将,曾于尉迟敬德一起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来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高甑生因为违反军纪被李靖处罚。他便怀恨在心,诬陷李靖谋反。唐太宗查明真相之后,将高甑生流放。之后的事迹再无记载。

  第六路大军:定襄道

  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行军总管(总指挥),他也是征伐东突厥的总司令,其他各路大军也受其节制。鄂国公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率领中军直捣位于云中和马邑的突厥汗庭。

  尉迟敬德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刘武周的部下,后来归降唐太宗。之后屡立大功,曾数次救唐太宗于危难之中。尉迟敬德尤其善于使用槊等长兵器,“天下第一弓”唐太宗曾说“我执弓箭,尉迟敬德持马槊,就是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我们”。

  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击杀齐王李元吉,并用建成、元吉的人头使得东宫、齐王的兵马士气消沉。之后尉迟敬德又在海池上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最高权力,因此唐太宗将其列为玄武门之变的一等功臣。

  贞观初年,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行为开始出格,竟然在一次争执中打伤了李道宗的眼睛。后来在唐太宗的提醒下,尉迟敬德幡然悔悟,从此隐居家中,不问世事,安享清福。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病逝,陪葬昭陵。

  苏定方

  早年是窦建德、刘黑闼的部下,后归隐家中。贞观初年,被唐太宗重新起用。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能够发展到最大,其中不少都是苏定方的功劳。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病逝。

  李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第一军事家。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曾评价只有李靖才能和自己谈论孙吴兵法。隋朝第一名将杨素也非常赏识李靖,说他早晚能当上仆射(宰相)。不过早年忠于隋朝的李靖差点让李渊杀了,是靠唐太宗说情才免于一死。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采纳李靖的“灭萧铣十策”,命李孝恭和李靖南征。由于李孝恭并不是太会打仗,南征大军的总指挥其实就是李靖。结果李靖只用两个月就消灭萧铣,之后又招降岭南,再平辅公佑。可以说大唐整个南方都是李靖平定的,这也让他成为功劳仅次于李世民的名将。

  在贞观年间的名将中,李靖的功劳与影响位列第一,最后当上了宰相右仆射,应验了杨素的预言。贞观九年后,李靖辞官回家,不过之后唐太宗还经常请李靖来探讨各种军事政治问题。唐太宗后来东征无果,满朝之中只有李靖说出了问题所在。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陪葬昭陵。

  李靖之所以被称为“大唐一军事家”、“军神”,除去战绩辉煌之外,还在理论水平。李靖不仅写有兵书,而且像侯君集、李世勣、苏定方、裴行俭这些后来大唐名将都是在李靖的教导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称得上“大唐名将之祖”。

  另外李靖有传奇的红颜知己,这也别的名将比不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