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

  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是蜀军在陇西新败,再去那里大家心理上多少会有些障碍;二是陇西各郡降而复叛,曹魏再次收复后亲蜀汉的势力尽被清洗,再去不会得到之前那样的欢迎;三是此次必须抓住战机,趁魏军被其他战场拖住的机会发起突然进攻,出陇西过于迟缓。

  诸葛亮选择出大散关直插陈仓的路线,陈仓即今宝鸡,驻守在这里的是魏将郝昭。当时蜀军约10万人,守城的部队才1000多人,在两次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总攻,但用尽了各种办法,花了20多天没有把陈仓攻下,魏军增援部队赶到,诸葛亮只得撤军。

  10万人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人认为陈仓之败缘于指挥有误,如曾国藩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也有人看法较客观一些,如元人胡三省说:“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尚论其才,则全城却敌者,其才非优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故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

  那么,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能不能攻克陈仓呢?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坚固的城池说它难以攻破,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有足够的时间,城池坚固这个因素在攻防利弊转换中就会被淡化,重新回归到双方整体实力的对决。

  但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推演,在战略层面上单纯的攻防战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必须放到整个战局中去考察。《三国志》记载,3万增援的魏军在张郃率领下驰援陈仓,诸葛亮没等敌人的援军到达就回师了,撤得比较从容,安排也很周密,在回师路上还将追击而来的魏将王双斩杀。

  当时蜀军有10万人,3万敌军增援似乎可以一战,诸葛亮却选择了退兵,退得很干脆,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似乎诸葛亮过于谨慎了,或者这件事还另有隐情。

  当看到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时,似乎找到了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封信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三国志》等史书没有收录,它保存在《水经注》里,诸葛亮在信中说: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意思是:有一个叫绥阳的山谷,山崖险要,溪水纵横,行军困难。以前侦察兵在一带往来,都走的是险要的小道。现在我命令先头部队砍伐树木,修建道路,以便通往陈仓,足以牵制敌人,让他们不能分兵去进攻孙吴。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时间是陈仓攻城战打响前,信的内容至少可以说明几点:一是在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诸葛亮还在与远在孙吴的哥哥通信,保持着信息上的沟通;二是此次北伐诸葛亮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派出侦察人员前往陈仓一带做过侦察;三是信中特意讲到蜀军的行动可以起到牵制魏军的效果,让他们不能分兵攻打孙吴。

  尤其是第三点,透露出蜀军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配合孙吴,所以大战将至的紧张时刻诸葛亮还有精力给哥哥写家书,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通过哥哥向盟军通报情况的重要信函。

  刘备死后吴蜀重新交好,在军事上双方多有配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孙权也出兵牵制了曹魏,这种配合应该是双方面的,既有孙吴配合蜀汉,也应该有蜀汉配合孙吴。

  孙权、陆逊当时正在策划一场大战,通过诈降的办法引诱魏军东线战场总指挥曹休上当,这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因为高度机密事先不大可能通报蜀汉,但战事一开,为保证胜算,孙权必然会立即通报蜀汉,请这边出兵攻打曹魏的西线,减轻孙吴的压力。

  诸葛亮接到孙吴方面的请求后立即行动,在西线战场发起进攻,不仅牵制了西线战场魏军总指挥曹真不敢乱动,而且调动原属荆州战场的张郃率部回援。

  从战术层面看,陈仓失利,诸葛亮二次北伐无功而返;从战略层面看,它调动了魏军主力,配合了盟友的行动,实现了主要预定目标,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恋战,迅速回防。

  如果又是一次大败而归,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一定会再次做出反省或自罚,而这一次并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在历史长河中,杜预与诸葛亮皆是各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临的任务以及所擅..

    杜预与诸葛亮:不同时代下的卓越之才
  •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斩马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战略的受挫,也引发了后世对于诸葛亮用人、决策以及军纪执行等..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那么,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智..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谋略,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然而,他多次北伐曹魏却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发问..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然而,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的征途中,并非一帆..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更是被后世视为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令人意想不..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 诸葛亮的老家探秘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而名垂青史。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发明家、文学家。那么..

    诸葛亮的老家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