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五代十国,烽火连天,豪杰辈出,神射手也有不少。在北方,有以挽强弓著称的后晋名将景延广;在淮南,有百步穿杨之妙的吴国大将刘信。比力气,刘信干不过景延广;比精准,景延广未必是刘信的对手。
其实,在吴国,刘信还不算厉害的,米志诚比他强得多,“吴之军中,推朱瑾善槊,志诚善射,皆为第一”(《新五代史·吴世家》)。若不是米志诚因朱瑾发动政变受牵连而死,哪有刘信出头露面的机会?那么,米志诚是吴国第一射手吗?也不是,因为还有一个更更厉害的人物,此人名叫安仁义。
从现存史料中,很难得知安仁义的早年活动情况,只知道他是沙陀人,曾在李克用麾下效力,后来跟着秦宗衡攻打过淮南,再后来就归顺了吴国创始人杨行密。安仁义虽然个头不大,但有一项绝技,即射箭。在吴国阵营比箭法,刘信如果是一等高手,米志诚就是特等高手,那么安仁义就是无敌高高手。
用安仁义自己的话,“(米)志诚之弓十,不当(朱)瑾槊一;(朱)瑾槊之十,不当(安)仁义弓之一”(《新五代史·吴世家》)。意思是说,他的箭法,能抵得上一百个米志诚。此话虽是自夸,也反映了安仁义在射箭领域的鹤立鸡群。与同时代的众多射手相比,安仁义堪称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
作为武将,安仁义在吴国最佩服的当属田頵。田頵有勇有谋,马上功夫也十分了得,安仁义经常与田頵一同指挥作战,攻城略地,二人名冠军中,有江淮双璧之称。因为战功赫赫,杨行密对他们很器重,以安仁义为润州刺史,以田頵为宁国军节度使,后来又提升田頵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官越做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田頵渐渐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杨行密一代奸雄,也察觉到了田頵的贪得无厌。然而,战乱时期,用人之际,杨行密忍了。等江淮平定,杨行密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对田頵动手了。与此同时,田頵也开始与北方的朱温秘密交往。作为田頵的亲密战友,安仁义也对田頵表现出了盲从。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八月,田頵与杨行密矛盾激化,于是起兵造反,安仁义也随之反了,作为呼应,并放火烧毁了扬州的战舰。随即,安仁义率兵攻打常州,遭到伏击后,被迫返回老巢,退守润州。随后,杨行密派大将王茂章、李德诚、米志诚将润州团团围住,一场著名的旷日持久的攻守战打响。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历史悠久,城池坚固,濒临长江,易守难攻。再者,安仁义身为团练使,手下将士众多,也深得军心。虽然润州是孤城一座,但想一下子攻下来并不容易。在与王茂章的对决中,安仁义毫不怯懦,甚至“不毁濠梁”(《九国志》),隔三岔五地开门出战,近则兵刃,远则弓箭,王茂章不敌。
由于久攻不下,杨行密又派大将徐温前来支援。徐温很狡猾,让麾下军士装扮王茂章的军士,安仁义看不出对方增兵,结果上了当,贸然出击,被徐温打得大败。从此,安仁义困守故城,“每与茂章战,必命中而后发,以此吴军畏之,不敢进”(《新五代史·吴世家》)。安仁义的箭法不是吹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润州的情况如此,田頵所在的宣州更被动,当年十二月,在几路大军的合功下,田頵舍城出击,结果兵败身亡。田頵的死,更加坚定了安仁义誓死守城的决心。有一张弓在手,箭无虚发,来一个射一个,来两个射一双,弓弦一响,吴军应声而倒。吴军别说攻城了,连靠近城墙都不敢,只能远远地望城兴叹。
时间转眼到了天祐二年(905年)正月,润州城依然坚挺。杨行密终于沉不住气了,亲自到了润州城下,规劝安仁义投降。杨行密欺骗安仁义,“汝之功吾不忘也,能束身自归,当以汝为行军副使,但不掌兵耳”(《资治通鉴》),说你安仁义是有功之臣,只要乖乖地投降认错,兵权剥夺,但继续让你做官。
杨行密的话,虽然没能让安仁义投降,但也起了一定作用,是守是降,安仁义犹豫不决,内心开始动摇。说实在的,此时的安仁义是后悔的,悔不该盲从田頵造反,田頵都死了,他还能坚持多久?在安仁义精神恍惚的情况下,王茂章使出了见不得人的一招,“茂章乘其怠,穴地道而入”(《新五代史·吴世家》)。
等安仁义察觉,润州城内已被吴军控制。不得已,安仁义手持弓箭,带着全家人上了城楼,吴军没人敢靠近,只好在城楼下开骂。大势已去,安仁义为了保全家人,把弓箭扔在地上,把小妾送人,宣告投降。一代神射手,最终被吴将夹在腋下当了俘虏。被押解到广陵后,安仁义及其儿子均被斩首弃市。
自古功臣多遭难,田頵、安仁义“皆猛悍难制”(《新五代史·吴世家》),曾受到过杨行密的猜忌,这在君臣政治中很正常。田頵造反,是因为他与杨行密有矛盾,而安仁义素与杨行密无过节,仅仅出于战友情,就盲目跟从田頵扯起了反旗。诚然,安仁义是一代名将,箭法天下无敌,但其情商却很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本幅构图之重心,大致居于画幅中央,与北宋山水画之中轴式构图相似,荆棘、蕨、竹、飞鸟平布画幅,颇有图案式的布局意味。按,唐花鸟画仍具浓厚的图案意味,未脱尽图..
在我国历史上,有的政权被后世史官称之为国,而有的则称之为朝(或者代)。典型的例子有“东晋十六国”——南方晋朝(东晋)北方十六国。此外,最为典型的,还有五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五代十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五代十国后蜀的知名度,与同时代的南唐相比有天壤之别,虽然两国的后主都是风流才子(南唐后李..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最混乱的一段时期。不仅中原小国林立,甚至一夜之间就会诞生一些小国。这些小国大多是一些消失的古代小民族所建立。这段混乱年代一直到北宋..
越南在五代十国以前都属于中国的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但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直到清朝末年,才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即使是作为中国领土期间,越南当..
五代十国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混乱时期,也是中国帝王时代钱币制度最乱的时代之一。为什么说“最乱”?因为那个时代流行的钱币,既有唐代铸造的“开元通宝”和各色年号钱..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从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末帝李从珂,五代十国后唐最后一位皇帝,原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少..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和十国的合称。它始于唐朝末期,结束于宋朝的建立。 五代主要存在于北方,分别是后梁、后..
五代十国,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个疆域比较大的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所谓五代。五代之外有众多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