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一首妇孺皆知的诗,一目了然含义深刻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商隐,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文学界,李商隐的追随者、仰慕者是非常多的。哪怕是李白、杜甫,只是在百姓中的群众基础好,并没有像他那样,得到过那么多同行的追捧。李商隐的诗歌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隐晦难懂,他连诗歌的题目都不屑取,也并不在意读者能不能懂。

  当时没有“朦胧诗”的说法,但李商隐确实可以堪称此类诗歌的鼻祖。除去文学风格之外,李商隐这么写,大概也是因为终身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锋芒。其实,除去那些诗歌之外,他也曾写下了许多咏史诗,直白易懂。

image.png

  唐人虽然心胸宽广,几乎没有闹出过文字狱,但诗人们肯定不愿意惹麻烦。咏史诗则不同,对象往往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人或者事,并没有多大的风险。而且,鉴古知今,咏史的同时还可以针砭时弊,发泄牢骚。李商隐的这首七言绝句《隋宫》就是如此: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杨坚建立了强大统一的隋帝国,结束了自魏晋以来的割据局面,本来应该是欣欣向荣,开创一番局面的。然而,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下,迅速走向末路。以“隋宫”为题材的诗歌,往往就是感叹隋朝兴亡之快,指责政治得失,李商隐的这首也不例外。

  开头一句写的是隋炀帝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大张旗鼓地临幸江南。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隋炀帝的奢靡,却以“不戒严”三个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当时的繁华场面。帝王巡视,按理来说是应该要防止外人窥探的。隋炀帝为了彰显太平,显示自己的威严,并不如此。这样一来,反而劳民伤财,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第二句则是写出了隋炀帝的狂傲自大,不听劝谏。根据《隋书》的记载,隋炀帝要出游时,本来有好几个官员劝谏。然而,就是这点小事,他们都被隋炀帝所杀。为了保命,从此也无人敢再劝谏了。隋炀帝失去人心,便是从这一件件小事开始,直到他被部下所杀,也从未改变。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是诗人的神转折。前半句说的是朝廷举国裁剪宫锦,看起来似乎花团锦绣,祥和无比。然而,这些宫锦既不是用来充当商品交易,也不是给人穿着。它们之中一部分用来作为贵族上马的挡泥布,一部分则成为了隋炀帝宫船的风帆。

  虽然李商隐没有明说,但这首咏史诗的用意却非常直白。他就是告诉后人,隋朝之所以短命,就在于二世皇帝杨广骄奢无度,虚耗民力。而且,沉醉在美色美酒中的他,临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的李世民吸取了教训,将杨广所做的事情反其道而行之,这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image.png

  李商隐所在的唐朝,早已是今非昔比,老大帝国日暮西山,岌岌可危。李商隐虽然终身没有能登上更大的政治舞台,但他始终忧心天下,借口隋朝往事,实际上也是苦口婆心劝谏唐朝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其实,他在当时还有一首七律的《隋宫》,题目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朋友们可以一起阅读: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