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习俗 趣味横生的普米族婚俗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 ..
“撵鬼舞”(普米语“醒英蹉”)是兰坪普米族“师毕米”(巫师)为病人或遭祸之家举行“璀凯”(汉称“送替身”或“退口舌”)仪式时所跳的巫舞。
璀凯一般是在晚上进行。设两个祭台,第一祭台设在炕边,第二祭台设在门前。先是巫师净身,即用杉树,香柏树,山茶花枝叶的烟气熏休全身,再用篙枝叶擦身,清口腔,尔后设香案。接着,巫师和击吊鼓的助手各吹牛角号三声,巫师和另一助手(小巫)迎神、祭神并道出主事方的求告目的,祈求消灾祛殃,平安大吉。
得到神的帮助后,巫师要进入角色。巫师在床上盘腿而坐,做找虱子、撕羊毛、纺线(纱),搓绳等动作,口里吹“嘘嘘”(吹口哨)、嘴里哼着调子,“神功能”发作后,巫师和(小巫)用对答的形式(巫师以神的身份出现,小巫以主事家的身份出现),揭出主事家的过失,当主事方默认“过错”时,巫师谴责的语气加重,大有义愤填膺之架势。
然后点出上供给神的份外礼物(如布匹、小牲畜、皮毛等,实际为巫师所收)……到杀牲献祭后,巫师怒斥土鬼、路鬼、活人鬼、死人鬼、无名无姓鬼……,然后跳醒英蹉。
跳醒英磋时,巫师左手持片铃,右手持铜铃铛,助手(小巫)甲击吊鼓(将鼓吊在正房第二或第三根梁上),助手乙(小巫)手持达叭鼓。
巫师及助手乙随着打击乐的节奏跳撵鬼舞。舞步刚劲、稳练,气氛恐怖、紧张。双脚自始至终上下颤动,犹如骑马。撵鬼的路线是从屋里到院坝,大门外(有时撵到村边、山上)直到把鬼(邪)撵走后,巫师朝鬼的“背影”连吐三口唾沫,并以胜利者的神态,大声狂笑,结束舞蹈。
艺人传说,璀凯于贞观年间传入普米族或说普米族到兰坪定居后即有璀凯活动,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 ..
走婚相伴随的家庭体制为母系制大家庭。在这种家庭中,最高的家长为女性,家庭成员均为其具有血缘关系的后代,所有成员都可从其母亲追溯至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在这样..
普米族传统房屋为纯木结构,用直径12厘米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头垛成木墙,一米长左右的顺木纹劈成的木板瓦,从屋檐向屋脊一层一层搭头铺成人字形屋顶,当地人称..
普米族的音乐与歌舞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舞不可分割,普米族的诗歌几乎没有不用于演唱的,普米族的民歌演唱则大多伴有舞蹈。 跳锅庄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跳形式,..
普米族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 普米族..
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
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自娱性与交际性的舞蹈,如《搓磋》、《葫芦笙舞》;又有模拟性和礼仪性的舞蹈,如《仆瓦磋》;还有崇拜英雄、自然、祖先神灵的..
摩梭人所住的房屋称为“祖母屋”(“祖母”在摩梭语里有“大”的意思,所以又译为“家屋”),祖母屋由两根柱支撑,分别为“男柱”和“女柱”,代表男女平等,男柱和..